导读
据报道,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当地时间22日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兰斯伯格斯还鼓动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机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上亿美元贸易额或将制裁,立陶宛终将自吞苦果!
当地时间5月21日,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当天宣布,该国已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他声称该机制在欧盟“制造了分裂”,还敦促欧盟其他国家一同退出。而就在前一天,立陶宛议会已经表态,指责中国存在“种族问题”,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干涉中国内政,早在去年12月,今年3月,立陶宛都明确插手中国内政。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化合作组织,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此外,我国还在年交上了亮眼的成绩单——成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此,大部分国家都搭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来自“波罗的海”的国家——立陶宛也不例外。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年前11个月,中国与立陶宛双边贸易额达到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3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立陶宛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占比较大,自华进口额达1.6亿美元。
不过,立陶宛似乎并没有珍惜与我国合作的机会,反而在背后搞起一系列小动作。据5月24日报道,当地时间22日,立陶宛发言人宣布了一项意外的决定,该国将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
同时,立陶宛还企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退群”。据报道,立陶宛还在督促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机制,从而令欧盟27国加大合作,即采用“27+1”模式来发展经济。
5月23日当天,中国官方回应称,“17+1”机制符合我国与中东欧共谋发展的愿望,双方是互利互惠的;同时,中国也愿意尊重各国自愿参与、开放包容等原则。
据官方披露的数据,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8.4%。此外,自年“17+1”机制成立以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增长近85%,年均增速8%。
可以说,当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正展现出蓬勃活力和强大韧性,而立陶宛却在此重要关头宣布退出“17+1”机制,这显然对该国将来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商贸事件早知晓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