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集赏析杂说四之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没想到吧,耳熟能详广为传诵的这两句话也是出自韩愈的散文《杂说四·马说》。因原文比较短小,文末附上全文以供读者赏析。

历经了三次科考失败的韩愈,在贞元八年(年)第四次科考中终登进士第的韩愈,为了在京师谋求一份职位,又参加了三次吏部博学宏词考试,结果又是次次落选。

为了谋生,韩愈三次上呈自荐信与当朝宰相,结果依然是石沉大海。到了贞元十一年(年),时年已27岁,深感怀才不遇的韩愈写下了这篇杂文。借马为才能之士抱屈,并抨击高位掌权者不仅不识人才还处处宣扬没有人才。

韩愈之所以能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实要归于他的散文功底。大家熟知的诗仙李白没能归进是因为李白的长处在于浪漫主义的诗歌,而韩愈的文擅长说理,说理逻辑非常强,论点非常清晰。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著名的《论佛骨表》一文,便可窥见一斑。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李白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ms/13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