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0日-7月15日,巴黎奥塞博物馆举办了“野的灵魂
——波罗的海国家的象征主义展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波罗的海东部长期遭受民族侵略和民族融合的苦难。13世纪,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现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大部分领土的旧称)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和统治,长期受其文化影响。立陶宛也曾在12世纪被日耳曼人侵略,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之后,于14世纪与波兰联合。16世纪德意志条顿骑士团(TeutonicOrler)解散后,三个地区受波兰和瑞典统治,18世纪被沙皇帝国吞并,俄国十月革命获得短暂的独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被纳入苏联,直到年苏联政权行将就木才先后独立。
变动与融合,极大地敏锐了这个地区的人民的感受力,也加固了他们挖掘和守护民族意识的信念。
波罗的海艺术家在广受俄罗斯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德国和北欧地区的影响。19世纪末,象征主义遍及欧洲各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股风潮才有所减退,但它在波罗的海东部地区却发展的比较晚。
象征主义,这种力图在事物的表象之下揭露难以言喻的事实真相的方法,正是波罗地海人需要的语言。从民族传说到方言的主题,表面的平静欢愉或苦难表情之下,迸发出一股震人心魄的力量。
KristjanRaud,
献祭(Sacrifice),
布面蛋彩画
约格瓦县的献祭石(也被称作“寡妇石”)是爱沙尼亚充满传说的异教徒聚集处之一。据说曾经在一场很长时间的干旱之后,三名同姓寡妇来到祭祀石前祈祷,她们的眼泪形成了祭祀石下的泉水,从而拯救了居民和作物。
作者为爱沙尼亚画家,经常使用民间传说作为绘画主题,作品带有怀旧意味的原始主义特征。
KristjanRaud
旅间休憩(LeRepospendantlevoyage),
布面蛋彩画
KristjanRaud
旅行者(Levoyageur),-
布面油画
旅行者的乡愁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被称为“故乡艺术”(Heimatkunst)。当时的爱沙尼亚也受其影响。从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爱沙尼亚有大量外逃的居民,这些侨民在外生活艰难,在看到爱沙尼亚的状况不断好转之后,很多人梦想着能够返回家乡。
作品中,一名男子坐在树下,在他面前,高耸的树木中间形成了一个如大门一般的拱形视野。视野中呈现的可能是故乡的景致和男子孩童时住的房子。这名男子背对着我们,头朝着家乡的方向沉思。在作品靠近边缘的顶部,云朵般漂浮在空中的人脸凝视着这片安宁的大地。
KristjanRaud
一起(Ensemble),-
铅笔画
KristjanRaud
面对无限(Faceàl’infini),-
纸上水墨、水粉
作品出自艺术家系列主题——《面对无限宇宙的个人》。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于爱沙尼亚作家AdolfKarrotom的德语文集《在自然脚下,幻想集》,文集中包含有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
KristjanRaud
星空下(Souslesétoiles),-
中国水墨、水粉
Raud喜欢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他作品里的人物常常独身一人,面对着浩瀚的宇宙。这幅作品中,女子的身体似乎被群星照耀着,象征着人类与宇宙共生的关系。
作品中的星星以十字的形式展现,在爱沙尼亚文化中,十字是描述宇宙的图案,它表示宇宙展现无限的能力。
KonradM?gi
女子肖像(Portaritdefemme),-
布面油画
艺术家的这幅人像作品可能是受人委托所作。他因在故乡爱沙尼亚的塔尔图(Tartu)创立了帕拉斯艺术学院而为人熟知,很多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向他订制肖像,这期间他创作了一些女像,与传统的圣母像般庄重的人物形象不同,他创作的人物似乎经常狂放不羁。
在年的爱沙尼亚,公众场所的裸像艺术仍是不被社会道德所接受的,被认为是色情图像。而这幅带有隐约肉欲的半裸人像在M?gi的作品中也十分少见。背景中似乎是日本艺伎的形象以及画家尝试书写的中文或日文书法,给作品带来了更加别致魅惑的气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股瑜伽风潮兴起,同时伴随着欧洲人对印度哲学和佛教等东方文化的了解。作品中的背景有可能受其影响。
KonradM?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