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5334051.html
38J3含义,38J第38篇读书笔记。J3第三类书。
欧洲思想史
原书名:EuropaischeGeistesgeschichte
作者(奥地利)弗里德尔·希尔(-) (FriedrickHeer)著年出版
中文版翻译赵复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年
本书前序知识
欧洲历史、基督教史和欧洲哲学史
原文摘抄:
一部西欧历史可以说就是奥古斯丁那种理性精神、反抗精神、开明精神和灵性追求精神如何挣脱修道院的清规戒律,去拥抱那种无秩序的生气蓬勃带来的自由;教会作为神的子民的自由社团,如何离开古代世界政治人本主义思想的庇护,脱离地中海各民族以城镇为宗教上得救的团体单位,而后又落入新的政治权力(皇帝与教皇)、新的不稳定的社会阶级(王公贵族、资产阶级、无产的知识阶层、工人阶级)控制之下。
JOHN
本书在平行维度上,既有的基督教各派别的思想,也有各哲学家的思想,部分提到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思想。
在纵向维度上,有学院的、宗教的、政治的上层的思想,也有人文的、科学的、社会运动的大众的思想。
在空间维度上,以西欧思想为主体,也有东欧及俄罗斯的思想。
在时间维度上,从写作《上帝之城》的奥古斯丁所在的时代(5世纪)开始一直讲到19世纪。没有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部分。
对于了解一点欧洲历史、基督教和欧洲哲学的读者来说,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欧的历史,其在罗马帝国之后崛起的原因,以及世人对于”力真善美”追求的相似性。
对于不太了解欧洲历史、基督教和欧洲哲学的读者来说,本书中提到的大量欧洲哲学、基督教、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方面的著名人物及其著作有助于我们知道下一步可以挑选哪些书阅读。
柏林路德宗教堂
新教改革与宗教宽容
原文摘抄:
马丁·路德与德国大众的关系很像圣方济与意大利民众的关系或是贞德与法国大众的关系。
在路德身上有与再洗礼派、虔敬主义派、属灵派共同的对罗马教会、对国家、对世界从根本上不信任。正是这一点就表明他们都是第一次日耳曼思想运动的儿女。
在路德头脑里,人若不是受神的暴虐统治,就要受理性的暴虐统治,两者必居其一;两者相较,还是神的暴政好些。
路德与西方的冲突始自他所写的《论自由意志》(DeServoArbitrio)
伊拉斯谟十分了解路德思想深受民间摩尼教影响,而其根源则来自奥古斯丁和奥罗修斯。他指责路德把基督教的一神变成两个,围绕着人互相战争。第一个是《旧约》中专讲律法的、可怕的神,与另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讲仁爱福音的神,所讲的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加尔文是后期经院哲学的思想产品。巴黎的思潮处于奥康派影响之下。尽管它曾受到限制,但从到年这一个世纪里,这一派神学依然统治着整个思想界。它鲜明地划分自然和超自然的界限。在宗教上,加尔文派宣扬在上帝不可测度的威严宝座之前,人只有畏惧战栗;在道德规章上,加尔文派十分严厉;在哲学上,则只有一种贫瘠的怀疑主义。加尔文的父亲是圣公会的一个教会行政人员。在法国,从圣女贞德的时代,为王室服务的商人便在经济上支持贞德的反英国军队;国王也支持那些有教养而又积极进取的法国商人阶级。他们的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精神在加尔文身上充分反映出来。
加尔文主义者是“近代世界的先驱”。他们在16世纪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发展,在17世纪里推动了西欧国际政治的发展,在18世纪又推动了西欧科学的发展。
16世纪之后,欧洲无论在劳动精神,在雄心壮志、殖民开拓、战争与经济的结合,自然科学的进展,都与加尔文主义者的活动分不开。通过上述过程,欧洲第一次真正成为西方。
欧洲精神历史上,加尔文主义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狭义的资本主义发展,而在于使社会迅速地世俗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加尔文主义中的社会主张比路德宗和罗马公教的社会主张都更快蜕化。17、18世纪加尔文宗的巨大贡献在于它的神学的瓦解,使自然科学、法学、语言学、批判思维、医学和数学得以充分发展。
这种内部的动力就展现为17,18世纪加尔文主义带来的社会急剧世俗化过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深处,就投身于股票交易所、海外的商业、军事殖民行动和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
在加尔文派影响下的地区,文学也起类似的作用。在西欧,加尔文派压倒了自由教会、路德宗,有时还压倒了罗马公教会。
加尔文派这种严酷得异乎寻常的世界观使路德派和罗马公教会为之震惊。它使这些教会感到一种吸引力,这是直到今天这些教会也未能完全摆脱的原因。路德派看加尔文派如同恶魔,在路德派传道士中,凡被怀疑为倾向加尔文派的就处以火刑。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罗马公教会制订祈祷方法、灵性日志,严明教会法规纪律,这些做法都是由加尔文宗的做法引起的。若是撇开了加尔文主义,也不可能理解罗马公教会内的詹森主义或新公教人文主义。
在他们的时期之后,亦即从19世纪起,欧洲的精神历史是力图克服加尔文主义者所确立的各种基本态度。与东方的思想文化交流曾一度萎缩,在这时期又成为欧洲思想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层文化与社会底层大众的个人人格之间恢复对话也同样重要。加尔文派把社会分成对立的两个阵营,而各国和各教派之间要有思想交流,就必须克服这种对立。
加尔文新教改革
JOHN
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到工业革命,西欧实现了现代化。
这其中,基督教的新教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新教中,最大了两个派别是路德宗和加尔文宗。
基督教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最大的差异是新教可以直接向上帝、向基督耶稣汇报思想,不必通过教会、通过主教、通过牧师作为中间代理人。
罗马天主教会通过售卖赎罪券盈利,让部分基督徒对教会的正义失去信心。
马丁·路德于年撰写《九十五条论纲》,并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以《圣经》的权威对抗罗马教皇的权威。
原文摘抄:
只有在长期流血之后,大家才认识到,谁也不能垄断真理,仿佛上帝在某个人的掌心里。
人的心灵不能听由兴之所至而放纵它,必须有对自己心灵的严谨约束。这种自我约束的一个特性就是毫无成见地看待社会的一切经验。
尚·博丹并不只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还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家。《论共和国六书》
通过这些经历,博丹深深体会,全欧洲都在巨大变革过程之中,如果人们不愿再像宗教战争中那样互相残杀,就必须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尊重法律和宽容精神。为此,国家和社会的改革、经济、法律、教育的改革都同等重要。
这些资产阶级渐渐看清楚:若没有一部开明的宪法和宗教自决权,经济自由也谈不到。
JOHN
几百年间,西欧现代化的进程是在思想领域和世俗领域并行发生的。
现代西方国家很少会把某一派宗教作为国教,新教国家的新教各宗派也不会再允许本国主教由罗马教皇来任命。
宗教宽容并不是宗教自由,各西方国家仍有主流的宗教派别。
西班牙神圣家族教堂
为什么西班牙语国家普遍落后于英语国家
西班牙曾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也曾为世界第一强国。
为什么西班牙语国家普遍落后于英语国家呢?
原文摘抄:
西班牙人不甘心在农田里度过一生,因此西班牙农业不断衰落。直到19世纪,几乎可以说,西班牙没有自己的国民经济。在14,15世纪时,西班牙人靠德国人替他们种田,德国南部的孚格家族替他们经营,后来又委托给佛莱芒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西班牙人自己则从事建造城市、修道院、皇宫,为世界这座大剧场搭起舞台,为全球大戏景的演出充当装饰。
真正说来,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事业并不认真从事,从根本上说,西班牙就未曾认真对待过。无论在北美或南美,西班牙人建立的统治,外表看来,像哥特式教堂那样巍峨壮观,但它们像是从上到下建造的。这些殖民政权是从上面强加的,从未深入基层扎根。在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政权如同15、16世纪西班牙本土的政权一样;教会显要也吃惊地突然发现,美洲人从未真正基督教化,甚至没有真正开化。当英国、法国、荷兰在北美东海岸占领殖民地,惨淡经营一百年时,西班牙人,这些伊斯兰——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后裔,就像在放牧场上到处巡游的牧童一样,派出士兵、修道僧、传教士,在广阔的南美大陆、太平洋直到东西的岛屿、日本,到处巡游,祈祷,贪婪地征服。他们力求为神或为自身的贪欲,越多越好地去征服其他民族及其土地,他们尤其重视的是人,更甚于金钱土地。在极短的一段时候里,殖民地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被破坏。西班牙统治者并没有掌握世界的能力,这与古代欧洲社会害怕接触自然世界中的秘密(不管它是仁慈的或恶意的秘密)那种心理是密切关联的,它是摩尼教思想对欧洲产生的最重大影响。
JOHN
公元前3世纪,罗马将军大西庇阿在西班牙战胜迦太基人,征服西班牙。
公元8-15世纪,阿拉伯人统治西班牙。
西班牙是一个人种多样性丰富,各民族混居的国家。
在欧洲现代化进程中,西班牙只有在地理大发现这一项事业中领先。
其他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西班牙的参与极其有限。
拜占庭帝国双头鹰
东正教与天主教的敌视
原文摘抄:
年,俄罗斯人第一次进攻拜占庭取得胜利。
年,基辅王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PrinceVladimir,约一)与拜占庭的安娜公主结婚,因而受洗入基督教。从此,俄罗斯开始模仿拜占庭,并成为拜占庭的继承人。
伊凡三世与他的兄弟及王侯争夺诺沃格洛、立陶宛和鞑靼时,年于在罗马与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结婚,借此成为拜占庭帝国(已于年被奥斯曼帝国消灭)的继承人、“第二罗马”的摄政王。
俄罗斯自称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的第三罗马。
、两年,在佛罗伦萨曾召开过东方教会与罗马教会的大公会议,会议的消息由一些希腊移民传到莫斯科。到年,莫斯科已经把拜占庭全套礼仪连同拜占庭关于救恩的希望都接了过去。
由于11至13世纪西欧基督教十字军对东方的掳掠蹂躏,到15世纪,东方虽遭受奥斯曼帝国军队入侵,但在东方教会影响下的广大地区,有一股仇恨拉丁民族、仇视罗马,连带也反对西方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强烈思潮。东方人宁愿被突厥人、鞑靼人统治,也不愿在罗马教皇的冠冕下偷生。这种弥漫东方的仇恨,与德国东部公开或秘密的路德宗非理性主义运动是和谐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目标是罗马、西方、英格兰、法国。直到今天,人们还能感觉到这股仇恨。
俄罗斯双头鹰
JOHN
公元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分裂成东正教和天主教。
其根源在于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罗马帝国变成有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两个首都。
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分割成许多小国家,罗马(指城市或教皇国)不再强大。
在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牧首想要获得与罗马教皇同等的地位是很可以理解的。
从年到年,历经多年,东正教牧首才实现这一目标,可见思想领域的统治远比世俗的领域要久远。
东正教主要在东欧和俄罗斯地区,主要在斯拉夫民族的国家。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三大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
斯拉夫人与罗马(拉丁)人、日耳曼人的战争有很多。
但更重要的就是本书作者提到的11至13世纪西欧基督教十字军对东方的掳掠蹂躏。
年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基督教要从穆斯林手中夺取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共同的圣城——耶路撒冷。
实际上,在行军途中,对君士坦丁堡和东欧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
宗教战争造成的仇恨和影响往往比世俗战争更深远。
笛卡尔——解析几何之父
笛卡尔:神绝不可能是一个说谎者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从迷信、到神话、到宗教、到哲学和科学、到什么?
这是一个人类思想从愚昧到文明的进程。
这个进程一直在进行中。
如果神存在,人类历史就不重要了。
就像互联网游戏,神随时可以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地图,改变进程,加外挂等等。
原文摘抄:
大卫·休谟生前没有把他最激烈的著作《关于基督教历史中的伪造和为自杀辩护》发表问世。
JOHN
基督教的新教改革使人们认识到神是一个善恶共同体。
《旧约》中的神是邪恶的,《新约》中的神是慈爱的。
尼采说,上帝死了。
之后,西欧人认为人类的理性替代了神的位置。
从认识到人是善恶同体的,到认识到神也是善恶同体的。
新教徒的防线一再后撤。
既然神是一个暴君。
笛卡尔认为最起码:神绝不可能是一个说谎者。
(那个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笛卡尔坐标系的笛卡尔)
我认为哲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而上学,另一种是科学哲学。
《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学,是纯理论的哲学,可以自我闭环,自我验证。当然被实践检验仍然成立。
形而上学中%正确的局部真理有:数学、逻辑学和辩证法。
科学哲学,是人类发明的经验的、实验的拟合客观存在的模型和工具。不能自我验证,必须要被实践来检验。
并且科学哲学永远达不到与局部客观世界的%正确的拟合度。
笛卡尔:神绝不可能是一个说谎者。
就是说,数学、逻辑学和辩证法这些已经被人类发现的局部真理,在亿万次的运行中,不能发生哪怕一次的谬误。
数学、逻辑学和辩证法三者中,数学中的工具最多。
只可惜,数学只能解释无生命的世界,无法解释有生命的世界。
古希腊,柏拉图学院上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柏拉图十分重视数学。
但自从数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正确的形而上学中只剩下了逻辑学和辩证法了,其他的形而上学都是假设或谬误。
所以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等哲学家都会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
笛卡尔:神绝不可能是一个说谎者。
若有天堂,若成为上帝的选民,若死后成为天使。
神也不是善良的,天堂也不是善良的灵魂组成的。
在欧洲,基督教的新教改革后,上帝死了。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
在人类美德中,
在现代西方人眼中,理性和诚信比善良要重要得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