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得名于从波兰什切青到的雷维尔的波罗的山脉,原是冰河时期结束时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溶解所形成的一片汪洋的一部分,大水向北极退去,地面下陷部分积贮的水域形成此海。
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北冰洋的边缘海、大西洋的属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位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北纬54°~65°)的东北欧,长1,多千米,平均宽度千米,水深一般为70~米,平均深度为55米,最深处哥特兰沟深米,面积42万平方千米。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小贝尔特海峡等海峡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罗的海四面几乎均为陆地环抱,整个海面介于瑞典、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等9个国家之间。向东伸入芬兰和爱沙尼亚、俄罗斯之间的称芬兰湾;向北伸入芬兰与瑞典之间的称波的尼亚湾;西部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与北海相连,稍东的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把丹麦和瑞典隔开。海域中有波恩霍尔姆岛、厄兰岛、哥得兰岛和奥兰群岛。
波罗的海是北欧重要航道,是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从彼得大帝(—)时期起,波罗的海就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重要出口;俄罗斯与伊朗、印度等国合作酝酿连接印度洋和西欧的“南北走廊”规划也是以波罗的海为北部终点。
波罗的海海水浅而淡,容易结冰。在波的尼亚湾底部和芬兰海岸,有时积冰高达15米,在奥兰群岛和芬兰湾东段形成的浮冰厚达91厘米,除特别寒冷的冬天外,斯德哥尔摩、图尔库和赫尔辛基之间可以通航。
波罗的海各沿岸国家的港口如下(地名带下划线为重要港口):
丹麦:腓特烈港、奥胡斯、瓦埃勒、欧登塞、腓特烈西亚、奥本罗、罗斯基勒、哥本哈根、赫尔辛格。
德国:弗伦斯堡、基尔、吕贝克、罗斯托克、施特拉尔松德、格赖夫斯瓦尔德。
波兰:什切青、科沃布热格、科沙林、格丁尼亚、格但斯克。
立陶宛:克莱佩达、帕兰加。
拉脱维亚:利耶帕亚、文茨皮尔斯、尤尔马拉、里加、萨拉茨格里瓦。
爱沙尼亚:派尔努、帕尔迪斯基、塔林、马尔杜。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索斯诺维博尔、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维堡。
芬兰:科特卡、波尔沃、赫尔辛基、艾斯堡、图尔库、波里、瓦萨、科科拉、奥卢。
瑞典:卡利克斯、吕勒奥、皮特奥、谢莱夫特奥、于默奥、松兹瓦尔、耶夫勒、诺尔泰利耶、诺尔雪平、奥斯卡港、维斯比、卡尔马、卡尔斯克鲁纳、马尔默、赫尔辛堡。
波罗的海有轮渡连通沿岸国家的各大港口,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航行在波罗的海上的各类船舶与日俱增,驶过主航道上的轮船已超过年度4万艘……
以下图片是笔者于年9月30日由斯德哥尔摩至塔林的邮轮上所拍摄的波罗的海落日及夜幕景观:
————————————————————————
(摄影:王永云)
王永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