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袪白诀窍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54056.html有关“伟大城市”的灵感,来源于在意大利都灵看到的一句话,大意为:“让都灵成为伟大城市的,不是繁荣的经济,或者王都的身份,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仅次于开罗的世界上第二大埃及博物馆,其有关埃及文化的藏品,甚至比大英博物馆还要丰富。感谢总督阁下的高瞻远瞩,让都灵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伟大城市浩如繁星、数之不尽,要么活在过去,要么将辉煌延续至今。“伟大城市”是我写的第一个系列,主要介绍在某座城市旅行中所行所想。不少被选中的城市其实并不出名,但他们在人类历史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波兰没有灭亡意大利波兰军团军旗来源:niezalezna
在亡国的一百多年里,波兰民族究竟经历了什么?
年波兰立陶宛灭亡。同年,在欧洲另一端,拿破仑镇压保皇党叛乱,成为法国大革命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波兰亡国第二年,波兰名将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加入拿破仑麾下,组建波兰军团。波兰军团的精兵猛将替拿破仑南征北战,早期扬名于意大利,其后却在海牙和俄国遭遇灾难性打击,最后在莱比锡战役中毁灭。波兰人为什么要替法国人出生入死?因为拿破仑给他们一个可笑的承诺——复国。
起初拿破仑把危险的任务交给波兰军团,却对波兰复国之事止口不提,以至于很多波兰军官气愤地离开这支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军队。直到年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拿破仑决定要制衡普鲁士,波兰军团才有机会首次踏上波兰故土。华沙公国(Ksi?stwoWarszawskie)在拿破仑的协助下诞生,东布罗夫斯基率领的波兰军团成为法国人卡在普鲁士和俄国喉咙里的一根尖刺。波兰复国的曙光仿佛即将彻底照亮地平线。
华沙公国(中间黄色区域)
来源:维基
在军事胜利和拿破仑的外交斡旋下,普鲁士、奥地利先后被迫签订年《蒂尔西特条约》和年《美泉宫条约(申布伦条约)》,把大部分吞进嘴里的波兰土地又吐出来。
华沙公国的成立着实令一批波兰爱国人士兴奋不已,约瑟夫·维比茨基(JózefWybicki)年创作的舞曲《波兰没有灭亡》似乎应验了。一个崭新的波兰仿佛即将重生。
《波兰没有灭亡》原名《意大利波兰军团颂歌》,作曲家维比茨基是波兰军团统帅东布罗夫斯基的好友。歌曲朗朗上口,很快在波兰军团将士中传开,成为波兰爱国志士们喜爱的名曲,尤其是第一句“波兰没有灭亡”。这句歌词最终取代歌曲的原名。
这首歌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波兰人把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法国军队身上,因为“拿破仑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去取得胜利”。另一句“德国人、俄国人都无法阻挡长剑在手的我们”则把仇恨的目标直指灭国元凶。
《波兰没有灭亡》提到年拉茨瓦维采战役,波兰人在这场战争中击败俄国军队,虽然此战成果甚微,无法阻止俄国进一步瓜分波兰,但由于体现出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历来被波兰人视为民族的荣耀。弗洛茨瓦夫有一幅拉茨瓦维采战役全景画,专门纪念这场战役。
维比茨基还不忘“大洪水”时代所受的屈辱以及奋起一搏。他特意把曾经挽救国家、重创瑞典军队的波兰名将恰尔涅茨基写进歌词里。
一战后波兰复国,《波兰没有灭亡》成为波兰国歌。只要保持一颗不屈的民族之魂,国家终有重现辉煌之日。
华沙公国与拿破仑帝国先后覆灭,波兰人的希望之火被无情浇灭。
在华沙公国的遗骸上,三个新的傀儡政权诞生:波森大公国、波兰议会王国、克拉科夫自由市。德国人和俄国人一边发展占领区的工业和经济,同时镇压波兰民族反抗运动。
十八、十九世纪是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时代。波兰故土在普鲁士、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的控制下加速工业化发展,虽然没能彻底农业国的面貌,但以罗兹为代表的一批工业城市兴起。
(详情可翻阅关于罗兹的文章伟大城市
罗兹,工业城市的文艺复兴)
作为沙皇俄国的殖民地,华沙工业集中在金属、食品、羊毛和亚麻制品加工方面,因为这些行业不必与西欧发达国家竞争,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投向俄国市场。华沙和维也纳、彼得斯堡、莫斯科之间铁路线为工业化提供有利运输条件。
同时,华沙的人口密度从19世纪中叶开始显著增加,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墙内狭小的空间无法容纳暴增的人口。而且火炮成为攻城利器以后,城墙已经丧失它的防御性。早在18世纪,政府已经开始拆除城墙。现在雄伟的华沙瓮城,其实是二十世纪原址重建的,可能是用来怀古吧。
亡国时期的历史先讲到这。
从战间期到二战
苦苦坚持一百多年,波兰民族总算熬到翻身之日。这便是一战后成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
一战期间,波兰人追随各自的宗主国加入战争。此时沙俄已如同一根被白蚁腐蚀地千疮百孔的柱子,根本挡不住德奥军队的冲击,所以俄属波兰议会王国覆灭,俄国退出战争。不过德奥也没能笑到最后。
无论是德国、奥地利,亦或原本属于协约国的俄国,这三个国家其实都是一战的失败者。或许对于波兰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红线范围内属于波兰第二共和国
来源:维基
战胜国认为“建立拥有自有出海口的统一和独立的波兰,是持久、正义、和平欧洲法律程序的一个条件”,但关于波兰与邻国的领土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这直接导致波捷、波苏、波立等边界纠纷。为夺取有边界争议的捷克斯洛伐克Cieszyn地区,波兰甚至参与纳粹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行动。纳粹德国强占苏台德,波兰则得到Cieszyn。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始终处于混乱状态。各民族矛盾重重,有争议的地区随处可见。波兰仍夹在德国和苏联之间,随时会面临再被瓜分的命运,这种不安全感迫使波兰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联合。波兰试图重新建立波兰立陶宛联邦,不过立陶宛肯定不愿意,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所谓联邦就是大国吞小国,波兰吞并立陶宛。
此外波兰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设想,想要建立一个以波兰为主导的中东北欧超大型国家海间联邦,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白俄罗斯、南斯拉夫等都是其加盟国。但显然这只是痴心妄想,毕竟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兴起,每一个民族不愿意从属于另一个民族。
波兰第二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便面临一次亡国危机,波兰乌克兰联军对抗苏联。苏联红军已经打到华沙城下,眼看着波兰又要灭国了。然而波兰意外地赢得华沙战役的胜利,总算把国家保住了。这里要提一句,波兰密码学专家破获苏联的情报,得知苏联的入侵计划,所以才能提前做好防备。波兰密码学家后来还破获纳粹德国的密码,所以千万别小看一个坚韧的民族,他们往往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功绩。
战间期也就二十年左右,但重生的波兰已经历经许多场劫难。领土纷争和强邻干涉让波兰第二共和国焦头烂额。
蓝线范围内是波兰第二共和国原本疆土
红线是瓜分波兰后纳粹和苏联的新边界
来源:维基
波兰在二战的开局很糟糕,首先是参与纳粹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瓜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Cieszyn地区。在这件事上,波兰分担了纳粹德国侵略邻国的国际舆论压力,成为纳粹“帮凶”。
没过多久,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苏联随即参与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受到德苏夹击,苦苦坚持月余后灭亡。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记录下这段灾难般的亡国史。关于这部分的历史可阅读前文的文章。
传送门:伟大城市
格但斯克,琥珀色的汉萨港口(下)
华沙犹太区范围
来源:维基
被占领期间,居住在华沙的波兰人和犹太人命运如何?
纳粹在华沙建立全欧洲最大的犹太人聚集区。与其说是聚集区,不如说是死亡等候室。前后共有五十万名来自波兰和其他德占区的犹太人被赶到这里,他们不得不面对饥饿、疾病,最终很可能乘坐火车前往集中营。
华沙犹太人聚集区纪念碑
战争期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华沙的纳粹政府实行粮食配给制。每位德国人每天能够分到千克卡路里的食物,波兰人则是千克,犹太人仅仅得到千克,还不到德国人的一成。波兰犹太人、医学家、微生物学家LudwikHirszfeld描述华沙犹太人区,“街上挤满了人,以至于难以前行。所有人都是衣衫褴褛的,甚至连衬衣也没有。到处都是喧闹声和尖叫声。骨瘦如柴的可怜孩子们大声哭闹着,他们的声音压过所有噪音。”
讽刺的是,纳粹建立犹太人居民委员会和犹太警察,用犹太人来管理犹太人。这些为纳粹卖命的犹太人负责执行纳粹的命令,协调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关系,把自己的同胞送往工厂、矿区、集中营。尽管他们暂时保住性命,但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大多没能逃过纳粹的迫害。
Umschlagplatz
来源:维基
纳粹把大批犹太人从华沙转移到集中营,-年间约30万人被迫乘坐通往死亡的火车。在上火车前,他们会在一个名为Umschlagplatz(转运中心)的地方停留。
二战结束后,波兰政府在此处建立纪念碑。黑色线条横穿白墙,象征犹太人参加仪式时穿的白袍。墙壁所围成的空间代表敞开的铁路火车。
在昔日犹太人聚集区,一座华沙犹太人博物馆崛起而起。犹太人如何来到波兰?他们曾经受到国王的重用,最后又为何成为众矢之的?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究竟遭遇了什么?华沙犹太人博物馆很详细地介绍波兰犹太人的悲欢离合。看完所有展厅,或许会感慨一朵没有国家的浮萍,终将任人欺凌。
二战后战胜国保证会善待留在欧洲的犹太人,但大多数犹太人已对所谓的承诺失望透顶,他们决定建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因德雷福斯事件爆发的反犹主义运动,连启蒙运动和民族主义的发源国都大搞种族歧视,逼得一些犹太精英反思自己民族的处境。
想多了解波兰犹太人的故事,可以阅读关于克拉科夫的文章。这篇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华沙犹太人博物馆。
传送门:伟大城市
克拉科夫,头戴王冠的东欧白鹰(下)
来源:Historia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华沙犹太人唯有奋起反抗。年华沙犹太人武装起义,他们早就悄悄地准备好枪支弹药,秘密修筑防御设施。这次起义前期击退纳粹的攻击,但装备和人数上相差悬殊,最终惨败收场。
华沙犹太区大部分区域在起义中被摧毁,纳粹当局干脆在断壁残垣上建起一座新的集中营。起义结束后,投降的起义军士兵和许多犹太区居民被运送到附近的集中营。
华沙起义
来源:PowstanieWarszawskie
在纳粹统治时期,波兰人的处境要比犹太人好一些。不过大批青壮年被送去强制劳动,许多波兰人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死去。
年中,二战进入最后阶段。盟军顺利完成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也已经反攻至原波兰的领土。当时波兰存在几支军事力量,包括共产主义波兰工人党组织的波兰人民军,英国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波兰流亡军,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的波兰家乡军。这三支军队虽然都在为解放波兰而努力,但由于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彼此没能很好地相互协作,所以造成华沙起义的惨剧。
年8月,苏联军队出现在维斯瓦河东岸,逼近华沙东部。波兰流亡政府担心,如果华沙被苏联占领,那么战后波兰将被苏联掌控。因此波兰流亡政府趁着纳粹德国跟苏联在维斯瓦河东岸激烈厮杀之时,要求波兰家乡军发动华沙起义,试图抢先解放华沙。
这场起义非常仓促,并且没有得到英美的支持。就连英国政府组建的波兰流亡军也未加入起义,因为他们正准备9月的荷兰市场花园行动。流亡政府也没有提前通知苏联军队及波兰人民军。尽管如此,据苏联一方称,波兰人民军在起义期间派出第一军团进入华沙协助波兰家乡军作战。
流亡政府低估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德国军队不仅多次抵挡苏联军队的突击,而且还能腾出手来镇压波兰家乡军的起义。华沙起义可歌可泣,可惜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却没能赢得相应的成果,纳粹反倒把华沙直接夷为平地。
起义军将士
《浴血华沙》剧照
无论如何,战后波兰人把华沙起义视为民族反抗纳粹的英勇事迹。年波兰导演JanKomasa以华沙起义为题材拍摄电影《浴血华沙》,从这部电影能够看到起义的政治背景和惨烈战斗。波兰政府拨款建造华沙起义博物馆,从实物到档案资料多方面介绍这场起义的过程。由于旅行时间有限,我们没来得及进入这座博物馆,仅在门口参观华沙起义纪念碑。
如果还没看过《华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