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r4alm4i/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04:53策马奔腾驰骋草原
从通湖路骑马穿越30公里
走进呼伦湖畔的草原深处
品尝原汁原味的牧民奶茶
体验巴尔虎游牧生活
看飒爽英姿的姐姐们策马奔腾
听苍茫的草原清风如歌
这里是满洲里
这里有风有诗有海一样的辽阔
这里有最美的拾光牧场
骑马牧羊听蒙古百灵婉转的歌唱
来吧跨上骏马
去看世界
遇见自由洒脱的自己
追逐遥远的星星
THISIS
MANZHOULI
蒙古族与马文化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誉称。如果说北方草原是蒙古人的历史摇篮,那么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人创造历史文化的主要工具。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民族的成长发展中的确是太重要了。因此,从古至今,蒙古族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对马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蒙古族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祭祀习俗和文学艺术中,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在民族生活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马文化。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活用具等均反映了马背生活。因此世人把蒙古民族称作马背上的民族。比如,游牧生活所需的蒙古袍、蒙古靴子等民族服装;马鞍、套马杆等马具就是典型的马背文化之组成部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马才能够了解辽阔的大草原的内涵,才能够准确挑选出下一次游牧的理想草场;有了马才能使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分散居住的游牧民得以相互来往和交流。
蒙古袍和蒙古靴子最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骑马奔跑,骑马时蒙古袍能盖住整个腿部挡风遮寒,并对马减少风所带来的阻力和负担。在草原野外过夜时,马鞍是最适用的用具,把鞍垫(蒙古语为Tohoom)垫在底下,枕鞍架就可以安心的睡觉,既不着凉,又不受风(鞍架两边的高出部分可以挡风)。套马杆除套马之外,还有很多间接作用。草原上见到插在地上的套马杆就表明年轻美丽的姑娘和健壮善良的小伙子在那里谈恋爱,草原上的人们见到了这种情景就绕道而行。
蒙古马是世界上较古老的马的品种之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都有过发达的养马业。蒙古民族自古以游牧狩猎为生,在长年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饲养和驯化的经验,一代一代的不断培育出优良的马种。
蒙古马在蒙古高原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优良品种。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有著名的乌珠穆沁马、阿巴嘎马、皇家马的后代上都河马;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有白岔铁蹄马;在鄂尔多斯高原有善走沙漠的乌审马。其中以乌珠穆沁马和上都河马为蒙古马的代表品种。
以马为歌
在浩瀚的蒙古族民歌中,马是永恒的题材。千百年来,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在马背上,在毡房里,在那达慕,伴着马头琴,或高亢悠扬,或低回缠绵,赞美骏马,借马示情。蒙古族民歌中以马为题材的民歌,以及层出不穷的马形象等,不仅赋予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还丰富了蒙古族马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每逢那达慕,古老、悠长的《骏马歌》便回荡在草原。“那飘飘欲舞的美丽长鬃,好像闪闪发光的金伞随风旋转;它那炯炯闪烁的两只眼睛,好像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它那宽阔无比的胸膛,好像盛满甘露的宝壶;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它向前奔跑的时候,如同欢乐的彩鸾在空中飞旋。它纵身驰骋的步态,好像吃饱的兔子在原野上撒欢……”
“民歌用排比加比喻的句子赞美骏马,表达人们对骏马的无比喜爱之情。草原上自古就有赞美马的风俗。蒙古族民歌中有20%的民歌赞美骏马,如《青海骝》《铁青马》《黄骏马的汗珠》《飞快的紫骝马》《雪白骏马》《彩虹马》《小青马》等等。
摄影/编辑
孙小厚(烨熠行者)
草在结它的种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那么拾光牧场在哪儿?
追风的骏马在哪儿?
拍蒙古风写真找谁?
扫一扫
跟我去草原
心怀大爱遇见不同
视觉
文学
生活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