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天生的段子手rdquo

李诞,是笑果文化的首席内容官(CCO)。笑果是一家内容创作公司。人是这个生意中的核心要素。李诞的个人力量是很强的,主要强在内容创作上。

在文案创作方面,“段子手”李诞有他的独家妙招——获得新知、恐惧解除。本文笔者将针对这两点,来为大家讲述:怎样让文案变得“很好玩儿”?

前一段时间,在kindle上读李诞写的《笑场》,看到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段子:

另外,李诞所在团队的“笑果工厂”微博中,也发过这样一张“段子日历”的海报:

其实以上的这两个段子,包含了李诞曾经说过的,两个令人发笑,让人感觉好玩的原理:获得新知;恐惧解除。

而作为同样创作领域的“文案创作”,那些看起来有趣、好玩的文案,很多也包含这两个原理。

一、获得新知

所谓“获得新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创作的内容要让读者,有一种获得新知识的快感。

比如:开头提到的《笑场》那个段子,就是给了人们一种“新的知识”。

因为在人们惯常的认知中,结婚时为什么放爆竹,虽然有很多民间的解释,但肯定没有一种是因为“壮胆”。

所以,李诞就打开脑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知,而这种“新知”也给了我们一种快感。

还有这张“笑果工厂”的段子日历,也是给我们一个非常新鲜的角度,解释了什么叫做“事不过三”。

二、恐惧解除

这里所谓的“恐惧解除”也有人称为“压力解除”,按照李诞的原话解释就是:

“当你发现这事儿没事儿了,那么哈哈你就笑了。

比如我怎么能当面说“主持人是个伪知识分子,但是….长的确实帅!”

前半句是很吓人的,但是后面变成了一个绕回来了,然后哦…就笑了”

比如笑果工厂的那个段子日历,就是使用的“恐惧解除”的手法,前半句说的貌似很严肃,让人很有压力:

“小区广场舞特别扰民,我妈经过了三天的不懈交涉后”。

但是后半句的内容却绕了回来。用“最终选择了加入”,把前面的“吓人”给解除了。于是读者便会觉得有趣。

还有下面这个段子日历,也包含着“恐惧解除”。

在前半句中说“夜跑很痛苦”,但是看到后半句原来是“要拎一堆夜宵”,于是恐惧解除了。

那么在很多经典的文案中,其实也在使用“恐惧解除”的手法,使文案看上去好玩、有意思。

比如定江洋的这一则文案:

最好穿着衣服洗澡

由于江景太壮观,

所以建筑是全玻璃幕墙无遮拦,

挂帘不挂帘。

新标准,不解释

说一不二

定江洋

当看标题时候,会觉得有些压力或者疑惑,为什么“要穿着衣服洗澡呢”?

然而后面的内容却又绕了回来,原来是因为“建筑是全玻璃幕墙无遮拦”,所以要穿着衣服洗澡。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开场演讲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开场,李诞以《我低估了》为题吐槽了脱口秀和笑果公司。

“脱口秀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疫情期间,公司的巡演取消,我以为这就是了,显然,我低估了。”

短短几分钟的吐槽,直接把李诞送上了热搜。

李诞怎么这么厉害?

有人说,李诞就是天生的段子手;也有人说,李诞对世事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总结能力;还有人说,李诞的插科打诨,符合当下的内容潮流。

这些说的都是李诞的内容力,只是角度不同。

01经营人设,建立信任

李诞很“丧”。年李诞最红的时候既不是在吐槽大会,也不是在脱口秀。而是因为在《向往的生活》中躺了一天。

“没用”、“懒”,“原来生活中的李诞是这样的啊。”

“是的,我就是这样的。我不爱干活儿。”

“活儿如果不干,就没有活儿了啊。”

他甚至拿起电话,给媳妇儿撒娇:“我待腻了啊,他们总让我干活儿。”

谁知道节目播出后大火。很多人路转粉,爱上了“又懒又丧”的李诞。

李诞用自黑的方法,让受众解除心防,获得同情,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李诞的“丧”是很真诚的。

02用户洞察,投其所好

有了强大的人设护体,接着便是投其所好。

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是了解用户,这门功夫叫作“用户洞察”。

用户洞察是奥美的看家本领。前奥美文案李诞深谙其道。

用户洞察的主要方法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主要目的是了解行为背后的思想。

奥美的用户洞察课件里常常会举着一个例子:人为什么要养狗?

“狗可以陪伴我。”这是观察。

“有些傻事,只有狗才会陪你一起做。”这是洞察。

从受众的行为到真实的人性,中间环节是理解。理解行为以及理解行为背后的思想,内容创作者的差距就是在这个环节拉开的。

李诞师从奥美林桂枝,林桂枝曾是中国营销行业top1的内容选手。她的笔下,每一个字都能直击人心。

李诞从奥美出走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今晚80后脱口秀》写文案。相声演员王自健在讲李诞的故事时,有时候甚至会把自己感动。

这就是内容里的人心的力量。

李诞走到台前,他的思路未变,但是找笑点前他会先找痛点。痛点从哪儿来,从他的日常生活中来。他很清楚,他的痛点是现场大部分青年的共同痛点,他通过演绎,让人们带着笑直面这些痛点。

难怪有李诞的粉丝说,每次看李诞的脱口秀,听的是他的故事,但总觉得是在说我自己。

03聚焦一点,火力猛开

痛点也好,笑点也好,是分散在各个角落里的,如何用一个盘聚拢起来。

李诞采用的是关键词策略。关键词策略在《吐槽大会》的内容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李诞是《吐槽大会》的主笔。不论是主咖和副咖,在写吐槽内容之前,他们会优先确定一个关键词。

例如王岳伦,关键词是“吃软饭”。

大家在吐槽王岳伦时,全部聚焦在这一点上,从啃老到啃小,基本上都吐槽了个遍。

李诞的一句“王岳伦没有中年危机,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至今都是吐槽大会上的经典。

是不是说王岳伦只有这一个槽点?不是的。

聚焦在一个槽点上有什么好处?

第一,容易创造记忆点;

第二,提升可信度;

第三,从侧面保护了明星的形象。看起来这个人只有这一个缺点嘛。

最后到王岳伦自我吐槽时,就显得很自然,行云流水了。反而为他赢得了同情分。

例如张雨绮,关键词是“看男人的眼光不行”

例如薛之谦,关键词是“红”。意思是薛之谦为了红,“不折手段”。

薛之谦的好朋友李晨是这期的副咖,全程被吐槽“不红”。

红vs不红,两个关键词一台戏,整个节目内容就丰满起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脱口秀大会》的基底也是关键词。

选手在进入下一场比赛前会通过挑选关键词进行分组。关键词会让人们的视线聚焦,会让创作者的内容聚焦。

拿李雪琴举个例子。

特别是第九期,也是李雪琴表现最好的一期。

人们喜欢听“别人的遗憾”,因为人人都有遗憾,这本身就是个高度共情的关键词。

但,李雪琴比一般人要厉害一些,她有“遗憾”的解决方案:王建国。

把共情做到了顶点,李雪琴的这段脱口秀成了爆款。李雪琴火了。

李雪琴要谢谢脱口秀的首席内容官。

在吐槽大会,李诞用“关键词策略”写段子,在《脱口秀大会》,李诞用关键词策略为选手们创造了一个可攻可防的内容阵地。

04金句即爆梗

凡是李诞的作品,基本上都采纳“金句即爆梗”的套路。

李诞的作品包括上述的这些节目,也包括他写的书。

李诞早前是#One一个的签约作家。One一个是韩寒旗下的内容平台。李诞的文风很像韩寒。这一点可以在《冷场》和《笑场》里得到验证。

不一样的是,李诞喜欢总结和造金句。morethan韩寒?不一定。我认为还是第一点,基于用户洞察之上对生活真相的总结。

这种总结最大的优势是让受众读懂你,让受众跟你产生共鸣。韩寒不屑于与受众共鸣,但李诞不行,他靠这个吃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mj/6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