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立陶宛骗子,让脸书谷歌都栽在了他手

话说,

如今大家对骗子的警觉性都提高了不少,毕竟有那么多新闻报道揭露骗术,再加上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就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当了。

嗯……还真别这么肯定……

尤其是做生意的事儿,即使是宇宙级大公司照样能掉坑里……

谷歌和脸书厉害吧?做生意不会那么草率吧?

前段时间就有人发现,这俩公司被骗子骗走了1个亿,还是美元!

而且还是被同一个人骗的你敢信……

这个平平无奇的立陶宛中年男子叫EvaldasRima?auskas。

是他是他就是他,把两大互联网巨头玩弄于股掌之间,长达2年~

Rima?auskas用的骗术也没多高级,就是简单粗暴的钓鱼邮件……

他在立陶宛注册了一家公司,公司名跟Google和Facebook的中国台湾硬件供应商一模一样。假装自己是供应商·立陶宛·分公司。

什么公司银行账户、公司后缀邮箱、账单格式都整了一套,乍一看挺像回事的。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以硬件供应商的名义给Google和Facebook的财务部门发邮件,要求财务把欠(供应商)的货款打到他银行账户。

Google和Facebook的员工一看邮箱后缀,确实是自家供应商(误!

账单呀账户什么的好像也都对,就给他打钱了。。。。

还一打就是2年,陆陆续续给他付了1亿美元(real心大!

真是教科书般的阴沟里翻船……

谢尔盖听了会沉默,扎克伯格听了想打人(╯‵□′)╯︵┻━┻

好在结局还不赖:骗子Rima?auskas被起诉,大部分钱也追回来了。

不过这事儿给大家提了个醒,骗子实在防不胜防。世界强也不能幸免,照样被空壳公司糊弄没商量。可千万不能大意~

来学习一下空壳公司的基本套路:

找个避税天堂→注册空壳公司→雇个假持有者→开个银行账户→开始骗钱→把骗到的钱转移→诈骗成功√

但作为骗子居家旅行招摇撞骗的必备单品,他们不会让空壳公司轻易狗带。

比如注册很多家空壳公司,形成一个地下空壳网络。业务来回转移,让调查人员不好找到。

有时候,同一家空壳公司还会层层转手。骗子A用完了转给骗子B用;骗子B用完了转给骗子C用;骗子C用完了再往外转…..一个传一个,跟接力似的。

这么看骗子还挺节约?连空壳公司都是循环利用的。。。

其实也不是哦,他们还会注册一次性空壳公司,骗完就扔。等受害者找到的时候公司早就失联了。

前面套路科普里有提到,空壳公司需要假持有者,那么多空壳公司法定代表人会不会不够用呢?

不会。

地下世界有专门把自己身份借给空壳公司的“职业董事”。一个人名下就有无数空壳公司。

但是骗子有时候并不满足于职业董事。因为他们可能连人都不想雇佣…..直接冒用(外国)死者的身份注册公司。

有个在英国的空壳公司,调查人员发现持有者是个俄罗斯人,并且在公司成立3年前就去世了……神奇的是这位幽灵董事还去伦敦开过会(当然是冒牌货去的),也是敢想敢干了。

为了不让骗子为所欲为,老外想了各种办法反套路……

什么在网上查公司网页的历史快照啦、用whois工具查公司网站的ip和域名所有人啦;

国外也有类似咱们国家的执行信息公开网,专门挂各种金融违法黑历史的公司;

甚至连收款银行的SWIFT码,都得详细检查,争取在上当受骗前的最后一步力挽狂澜……

反正老外查个公司信息,一会儿希望自己化身华尔街分析师,能看穿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一会儿希望自己福尔摩斯附体,能在资料的海洋中找到空壳公司的蛛丝马迹,折腾得不行。心疼要防骗的老外1秒钟~

因为同样的事情,放国内做起来可轻松太多了。

咱只要打开天眼查APP或者







































青少年患白癫疯
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mj/3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