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喜相。
笑起来时眼睛两道缝,思考时眯起眼睛也是两条缝,只是笑起来时,他是放松的,虽然两个眼睛两条缝,倒像舒展了一样;而他思考的时候,你看不清他的眼,就显得有些捉摸不定。
李诞去见许知远的时候,在书店门前,他笑称“我怎么才能走的知识一点”。如果说在社交媒体裹挟下,许知远的人设是一个“苦大仇深的知识分子”,那李诞则是时下有点“丧”的“佛系青年”。在李诞置顶微博里有这样一句话,“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仿佛在为他的行为进行注解,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至少,在他通过社交媒体塑造出的形象中,他把一切看得很通透。
李诞火了,与之一同火起来的是国内的脱口秀综艺,一批人和一种节目通常互相成就。
录《十三邀》时,李诞刚下节目,深绿丝绒夹克,白衬衫,打一条粉色花纹的小领带。李诞对着镜头说,千万别给我剪进去,不然观众朋友说,李诞也太浮夸了,平时穿成这样。
在节目里,他大步走向舞台,一米八三的大个子,因为太高偶尔会显得有点驼背,走路还有点飘。他时常穿宽大的外套,豹纹、丝绒之类材质,也曾把头发染的一头火红,伴随着他惯常的松弛和戏谑,仿佛显得有点混不吝。
“Notwinner,notloser,justaplayer”这是李诞发在微博上的一句话。
在《吐槽大会》里,他吐槽王岳伦“上有老下有小”,不仅啃老还靠女儿Angela,吐槽张雨绮蹭红毯,吐槽张大大整容越整越丑。被吐槽的嘉宾们通常哈哈大笑,有的作势要打他,但也有嘉宾脸上阴晴不定。国内之前从没这类综艺节目,这么不严肃,这么不友好。蔡国庆上节目时说,之前听得都是赞美。
李诞是蒙古人,家在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的内蒙小城查干诺尔,童年在厂矿和牧区度过。他经历了厂矿最繁荣的时候,也目睹了它的衰败,李诞的父亲是后来厂矿合并中唯一在下岗大潮中留下来的中层领导。“最繁荣的时候,我们那能吃到最新鲜的海鲜,我也不知道是通过是什么渠道,但我们就是能吃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起大落”,后来萧条了,“狗比人多”。
少年的李诞,经历了第一次心灵创伤。他没考上最好的初中,妈妈领着他去找人,“就是我看到自己的父母求人办事的脸,就特别难受。”后来他去上一个没那么好的中学,每次都考年级第一。年年都考第一的李诞觉得这也没什么意思,该争的气也争了,就那样吧。他开始整天玩,听摇滚,看米兰昆德拉,看王朔。那时候李诞是一个叛逆的文艺青年,整天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比别人有文化,“他们会觉得我有病。”
这段历史也为李诞造就了他至今认为的一大遗憾,“就是我没上过名校,有些眼界的东西,不是成年能弥补的东西。”
我从来没有过梦想,就瞎活。
李诞第一次高考连专科分数线都没有考到,他说但凡能考上,我就走了,最后复读了一年,他考上了广州一所一本。如果没有复读,李诞可能会去放羊,在牧区还是在厂矿,他曾想过这个问题。如果那样,我们就看不到现在这个一面嬉笑调侃,一面诗意忧伤的李诞了。
“我从来没有过梦想,就瞎活。”在李诞的人生经历中,他似乎很少对未来做规划,他一步步往前走,跟着机遇就走到了今天。但在有些充满转折的时刻,他是被别人“踹”着走的。
毕业时,他想跟女朋友一块留在广东,还是一个姐姐打电话以友谊相威胁,把他骂去了北京。“你为什么不来北京,你还想不想好”,李诞其实觉得无所谓,我不用好,“月薪四五千的工作在广州,我一样活呗,能有什么”。不过后来,李诞听从建议去北京奥美实习,很快也开始给东方卫视写段子。
当80后脱口秀邀请他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怎么选择,最后决定哪个钱多就去哪个。就这样,他到了“今晚80后脱口秀”,并慢慢从幕后走到台前。那个时候他是王自健口中“我的好朋友蛋蛋”,是“的大诗人蛋蛋”。脱口秀在国内火起来了,李诞也火了,一切都没有计划,但一切也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小时候,对脱口秀艺术形式的热爱,就在李诞身上体现出来。在牧区,他们的电视通过卫星能接收更多频道,李诞最喜欢吴宗宪。后来回学校上课的时候,他总接老师话茬儿,除了老师其他人都很开心。
到广州上大学时,因为要学习粤语,同学们给他推荐黄子华的“栋笃笑”,也是这时,李诞开始迷上了这种脱口秀形式。他的视野打开了,他开始白癜风的治疗药物白癜风诊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