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版本的是由有着肖邦嫡传弟子美誉的劳尔·柯扎尔斯基(RaoulKoczalski(年1月3日——年11月24日)演奏的。
年夏天,7岁的柯扎尔斯基拜入利沃夫音乐学院前院长,肖邦晚年的重要弟子及助手米库里(KarolMikuli,-)的门下学习。
柯扎尔斯基虽然只跟随米库学习了短短三年多,但却奠定了其一生的演奏风格和诠释基础.在此之后,柯扎尔斯基陆续进行过指挥,外语,哲学的专业学习,但却再也没有正式学习过钢琴。
年底,艺成"出山"的柯扎尔斯基在巴黎举行了5场肖邦独奏会,获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评论界甚至将他与伟大的安东·鲁宾斯坦并称,正式奠定了他肖邦嫡传的地位。
此后他一直四处旅行演出,一战爆发后才在德国安定下来。柯扎尔斯基在柏林生活了许多年,直到年他回到波兰的波兹南,做了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
年10月,他在华沙举行了他战后的首场演出(二战期间,身居柏林的柯扎尔斯基被禁止公开演出)。
年是柯扎尔斯基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光辉的一年,他在柏林,德累斯顿,苏黎世和慕尼黑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开始计划录制肖邦的全部作品,同时筹备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及肖邦逝世周年的纪念活动等,他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年的11月在波兹南的演出。
11月23日,在波兹南音乐学院一栋建筑里,柯扎尔斯基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当时他正在准备一场音乐会.从他之前繁忙的活动以及年大量计划好的演出和活动推测,他的去世应该是非常突然的。
肖邦曾说,当他要写这首叙事曲时,是受密茨凯维茨的长诗《斯维台茨湖》的感动。那首长诗也是写立陶宛古代的爱国故事,大意是:立陶宛遭到异族侵略,青年人都去前方作战了,当留在城里的老幼妇孺听到敌人已迫近城门时,他们无力抵抗,只得乞求上苍,宁可让洪水淹没城市,与敌人同归于尽。果然,奇迹出现了,城市变成了一片湖泊。经过许多世代以后,立陶宛后裔漫步湖畔,探寻着这古代传说的遗迹。突然,有水仙从湖底浮起,向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然后又潜身返回湖底。
同样,肖邦这首叙事曲也并非是对这首长诗的具体描述。它由平静、优美的抒情乐段和暴风骤雨般的戏剧性乐段交织构成,我们只能根据它特定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气氛,对密茨凯维茨的长诗进行一定的联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