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经过七个多小时长途大巴,从华沙抵达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始了波罗的海三国之旅。这次顺道在波罗的海三国之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各住两晚,三国首都老城区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后从塔林经芬兰赫尔辛基回北京。
到达维尔纽斯车站后,按着导航向老城的住处走去。地不平起起伏伏,加上欧洲老城的石头路面,拉着箱子一路轰轰隆隆,十多分钟后,拐进一个小巷,眼前十分破旧,手机导航指示目的地就在眼前,天啊不会住在这里吧。还好,穿过破旧的停车场进入另一条街道,安静整洁,从墙上密码箱中取出钥匙,打开大门,里面别有洞天,是一个小庭院,我们预定的公寓在三楼,是两层的阁楼,全木质装修,仿佛穿越回了中世纪。
傍晚时分在老城光滑的石头街道上游走,天气凉爽,人不是很多街道和大大小小的广场并不拥挤,但也很热闹,悠扬的琴声四处飘扬。在老城里,几乎在每个路口都能看到教堂,这些教堂都不大,但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徐在想,教堂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对于游客和当地人来讲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吧。巨大如科隆大教堂视觉冲击力极强令人震撼,闻名于世每天吸引全世界游客前来参观。而那些家门口的小教堂却令人倍感亲切,冷了热了随时可以走进去坐一会避避风雨,每周的礼拜还可以看到多年的邻居和老友。
夜幕降临,老城顿时安静下来,我们拐进老街想穿过维尔纽斯大学,大学其实就是散落在老城里的一大片古老建筑。在一个三角形的小广场看到了的字样,难不成立陶宛也在搞所谓21世纪世界所一流大学的工程?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是总统府,今年是立陶宛独立周年,看介绍,总统府的花园每周六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年,但其实早在年就有一个国家宣布独立了,正是在这个国家的带动下,其他的国家才纷纷效仿,让苏联分崩离析。
这个带头的国家,就是立陶宛。
现在提起立陶宛,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在历史上,立陶宛可是个欧洲强国,年,立陶宛大公国君主迎娶波兰公主,这位公主也是波兰王位唯一继承人,立陶宛与波兰合并,合并后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启了年之久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序幕。
但是由于地处中东欧的特殊地理位置,立陶宛和波兰总是被东面的德国和西面的俄罗斯两头侵蚀,背腹受敌。19世纪初,立陶宛被俄国吞并。直到年后,即年2月16日,立陶宛才宣布独立,2月16日也被定为国庆日。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立陶宛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员,直到年,才又重新独立。
第二天一早,过河来寻找对岸共和国。立陶宛语“U?upis”的意思是“河的对岸”,指的是被维尔尼亚河(Vilnel?)围绕的地区。年愚人节,该区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并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并成立一支12人的军队,不过后来因为立陶宛加入北约,军队宣布解散。未被任何一国政府承认,与其说它是一个独立国家,将它形容为一个艺术家组织更为贴切,“共和国”是艺术家与文化人的集中地,当地设有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坊,和不少咖啡馆,放荡不羁的氛围和随处可见的涂鸦,感觉和北京的有点像,不过只是河边很小的一片地方。
回到大路继续往前溜达,看到路边一条涂鸦的小路,走进去,鬼使神差地又回到了河边。
难得在一个国家的首都的城市中心有这样好的自然环境。昨晚下过雨,空气格外清晰,行走在有些泥泞的林间小道,是不是有点绿野仙踪的感觉。
顺着小路,登上一个山头,就到了三十字架。在维尔纽斯的三十字丘,至迟在年就已经有3座木制的十字架竖立在那里。木制的十字架在年倒塌,但是当时征服了立陶宛的沙皇俄国政府不允许进行重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年,维尔纽斯被德国占领期间,安东尼·韦乌尔斯基秘密地在山上竖立了新的三十字架。年,维尔纽斯被苏联军队占领。年5月30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命令,年建造的三十字架被炸毁。但是在立陶宛独立前夕的年6月14日,三十字架又重建起来。
现在的三十字架是用混凝土建造,外面涂成白色。从山顶可以俯瞰维尔纽斯老城的壮丽的全景。
下山来,沿着河边是一片很大的城市公园,鲜花盛开,微风拂面,在公园中小憩惬意无比,真不想走了。
穿过公园就到了国家博物馆和大教堂,远处山上是格迪米纳斯塔。
广场边的观光大巴刚刚有了中文导览器,不过大巴上的中国国旗好像多了点什么?不过细想立陶宛人的理解也很到位,确实反映中国的现实。的确,现在的中国就是镰刀斧头一星独大。
路边,熟透的果子掉了一地
下午来到老城南门的大市场采购,各种熟肉和香肠很便宜和蔬菜一个价,蓝莓和大樱桃很多,价格比国内便宜,最后的结果是水果花钱最多,其次是蔬菜,最少的是熟肉和香肠。
市场对面公寓墙上的漫画
市场不远就是黎明门。维尔纽斯曾有九座城门,黎明门是唯一一座现存的城门。正是毕业季,又碰到了身着盛装手捧鲜花的学生和父母们。乌云密布,已经开始下起零星小雨,他们却是全然不顾,整座城市被他们的青春活力感染,充满了幸福感。
维尔纽斯老城今天依然是立陶宛首都的中心,人们在这里生活、学生在这里读书、总统在这里办公。老城主街道干净整洁,不少老旧建筑在整修,脱离苏联专治统治的立陶宛正在快速发展,民主与自由使得这个古老的国家重新焕发了活力。相信下一次到来时,这里会更加美丽。
点击回看:
欧游掠影1:大美巴黎
欧游掠影2:布鲁塞尔和布鲁日
欧游掠影3:科隆和波恩
欧游掠影4:魏玛
欧游掠影5:柏林
欧游掠影6:华沙
欧游掠影7:克拉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