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方案背后的极简波兰史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www.zhutihunli.com

年的4月3日,纳粹德国制订了白色方案。柏林方面计划于9月1日之前做好战斗准备,翌日发动突然袭击,并一举灭亡波兰。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闪电战”,也是西方语境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然而不为大多数国人知晓的是:苏联在年9月17日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波兰境内,攫取了波兰东部的领土。在年5月之前,苏联杀害了至少2.2万在押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制造并掩盖了卡廷森林惨案,直至年苏联才正式对这一惨案负责。德苏瓜分波兰

年9月29日-30日,英法为“祸水东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与纳粹德国、意大利在慕尼黑签订条约。然而不为大多数国人知晓的是:年8月23日,苏联为“祸水西引”和自身的领土欲求,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苏德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这项条约正是德国和苏联先后出兵瓜分波兰的依据。

熟知历史的人会知晓:波兰并不是无辜的。本文借此回顾一下波兰的历史。鼎盛时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拥有今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的领土。-年,波兰曾短暂占领过莫斯科。-年,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使得建国约年的波兰灭国。拿破仑曾短暂点燃了波兰人独立的希望,但很快拿破仑战败被流放。19世纪波兰人民发动了多次起义未果,知名作曲家肖邦就是起义军中的一员。年,德国、奥匈帝国战败,沙俄又爆发革命,波兰获得了独立的千载良机。在英法美的支持下,波兰独立。年2月,新独立的波兰政权对新成立的苏俄政权发动进攻,要求恢复年的分界线,双方在既不是波兰也不是苏俄法理领土的乌克兰开战。战时,波兰实际领导人毕苏斯基为获取更多乌克兰的领土,在红军和白军间摇摆不定,客观上给了列宁喘息的机会。华沙战役后,波军惨胜苏军,波兰议会绕过毕苏斯基在《里加和约》中获得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的管辖权。在持续两年的波苏战争中,两国均有虐杀对方战俘的记录。在此期间,波兰也向新独立的立陶宛发起了进攻,在苏联的干涉下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但占领了立陶宛最重要的城市维尔诺。年,毕苏斯基发动政变获得绝对权力,实行半独裁政策,逮捕议会的反对人士。毕苏斯基还实施等距离外交,年与苏联签订《波苏互不侵犯条约》(波兰出于民族、经济问题考虑帮助苏联隐瞒乌克兰大饥荒),年与德国签订《波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期待利用法国制衡德苏。然而随着德苏力量的不断增强,法国颓势尽显,无力再制衡德苏。年,毕苏斯基病逝,此时波兰已经没有多少与德苏周旋的空间。-年,波兰当局内斗严重,雷茨一派的民族主义倾向开始抬头。三年间,波兰多地出现排犹事件,至少79名犹太人在冲突中被杀。年上半年,波兰强迫立陶宛与其恢复关系。11月11日,波兰夺取与捷克斯洛伐克有争议的领土切欣地区。这些政治举措是疯狂的,但也是波兰面对德苏无计可施时的矛盾转移策略。年3月21日,德国为夺取但泽市(德国本土和飞地东普鲁士之间的波兰走廊地带,一战后划入波兰海关境内,但由国际联盟监管)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波兰予以拒绝,并在5月与法国军事结盟,于8月与英国军事结盟。但直至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英法并未给予波兰实质性的支持。顺便提一句,波兰军队坚持的时间可比法国长多了。年,海因里希下令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这座集中营内关押的不止有犹太人,还有波兰非犹太人、吉普赛人等30余类人。至年,这座集中营只剩下名幸存者,其余万人被以各种方法残忍杀害。一战后德国领土被切割,但泽市被划入波兰海关

视线回到苏联。年,斯大林处决了在苏联居住的大部分波兰共产党。-年,超过10万名苏联境内的波兰人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被杀害。-年,苏联军事、政治行动频仍,除了入侵波兰外,苏联还入侵了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然而尤其是在对芬兰的战争中,苏联暴露了军事指挥上的重大问题。大清洗过后,苏联损失了大量的优秀将领,军队管理水平严重下降,士气不振。这也正是年德国对苏开战和开战后苏联战局极其不利的原因。后面的战局,读者朋友们就非常熟悉了,苏联依靠艰苦的抗战扭转了战局,英美苏走向合作,最终击溃了纳粹德国。

年10日,流亡英国的波兰政府想抢在苏联人之前解放华沙,但德国人在华沙进行了殊死抵抗,并且大规模屠杀20万华沙人民。苏联坐山观虎斗,期待纳粹德国帮助自己消耗控制波兰的障碍。年,苏联解放奥斯维辛,解放波兰全境。流亡政府当然没能回国执政,苏联扶持了新政府上台。在英美苏的主导下,波兰的疆界也被重新划定,波兰领土整体西移,原波兰东部2/5领土被苏联吞并,原德国的东普鲁士北部也被苏联吞并,波兰则吞并了西里西亚西部和波美拉尼亚远到什切青两处原德国领土。此时波兰凯尔采等地再次爆发了针对犹太人的屠杀事件,有名熬过了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在波兰人手中罹难。-年,苏联在波兰逮捕了5万反苏人士,将他们流放古拉格集中营。年,波兹南事件爆发,苏联对波兰的控制有所减弱。年,以色列发动六日战争,波兰再次发生排犹运动,共计1.2万人被驱逐。同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给波兰政府重大震慑。年盖莱克上台,波兰和西方的政治联系开始紧密,政治气氛更加宽松。年,团结工会冲击了波兰的政治制度。年,随着圆桌会议的召开,政府失去了大量议席,波兰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年,波兰宣布继承流亡政府法统,经济也在短暂的休克后走向腾飞。年,波兰加入北约。年,波兰加入欧盟。年,波兰加入申根区。年,波兰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门槛百分之七十的水平。波兰成为东欧剧变后经济转型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相较之下,它的东部邻居乌克兰目前正处于西方(包括波兰)与俄罗斯地缘斗争的核心,只能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目前西乌克兰还是亲波兰、亲欧盟,而东乌克兰亲俄,这与历史上的版图有密切相关。二战后波兰领土变化

年,德国退货的美军基地,波兰照单全收,波兰甚至建设谄媚的“特朗普堡”。波兰此举既为对抗俄罗斯,也与法德为首的欧盟步调不同。其原因不外乎天堂太远,俄罗斯太近,法德的援助能力又实难令人相信。波兰害怕重复几百年的历史重演。

历史是被胜利者书写的。-年中国、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战壕里的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打的是同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胜利的历史叙述是被重新提取和组合的。本文梳理白色方案背后的极简波兰史,是希望给大家补充更多的历史叙述。当然绝对理中客的视野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用偏见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自己知识、视野的局限。

特别访谈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当代波兰的文化,本号特别采访了-年曾在波兰留学的文妍同学,以下是采访实录:

(朱)有一些中文自媒体报道波兰是一个反华的国家,但据年皮尤中心的调查数据,对中国持正面印象的波兰民众比例达42%,在欧洲位居前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文)我觉得波兰不是反华,他们是反一切外族(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一部分或至少一半人或多或少有这种民族或种族主义的观念),他们不是单纯针对中国,是对于除波兰本民族之外的人的冷漠态度。持这部分态度的人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属于老派极保守一方,而另一部分与之相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不同文化接受度也较高。比如大学里的老师,其中一个讲政治地理的就非常爱中国,当然也包含一些固有印象,如中国人勤奋刻苦努力等等。

(朱)波兰政府目前追随欧尔班实行所谓非自由的民主制度,与欧盟的价值观念渐行渐远,你在波兰是否有切身感受?

(文)我在波兰的切身感受是几乎没觉得华沙有什么“非自由”的氛围。可能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就算身处“非自由”之中也感觉不敏锐。虽然我无法界定波兰到底自不自由,但我可以明确感受到他们厌恶集权,或者是苏联的集权。(这里也可与上一问相联系,也许他们不是厌恶集权而是厌恶外族强加的集权)

(朱)随着托卡尔丘克获奖,波兰已经摘得了第四座诺贝尔文学奖,你觉得波兰是怎么做到的?说说你对这些诺奖得主的看法,尤其可以谈谈辛波斯卡。

(文)波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到目前为止是五位,显克微支,莱蒙特,米沃什(笔者注:米沃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已是美国国籍),辛波斯卡和奥尔加(笔者注:即托卡尔丘克)。其中三位小说家两位诗人。要说为什么这么多诺奖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历史原因。波兰历史上也曾有过极度的辉煌时期后来一直处于动乱之中,时势造英雄出一两位文学家不足为奇;其次,文学传统。诗歌在波兰的地位是很高的,它也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而且优秀的诗人不止得奖的这些。此外,波兰除了文学其他文化事项实际上也非常繁荣,它的剧院、绘画、雕塑、电影、音乐,这些多方面的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也许使得文学上的成就更加灿烂。最后,波兰人读书的氛围还是有的,公交地铁上能见到捧着书看的人。有了这些读者的支持,作家才更有动力创作好的作品吧。我对除辛波斯卡以外的诺奖作家几乎不了解,无法评论。辛波斯卡值得这个奖,但要具体展开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诗歌是要面对文本去读的,我干巴巴地讲肯定你也无法体会到诗的妙处。推荐阅读林洪亮译的《希姆博尔斯卡诗歌全集》。特别推荐的诗歌有《金婚纪念日》、《时代的孩子》、《与石头交谈》。

(朱)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波兰最著名的学府华沙大学?

(文)华沙大学建筑很分散,有可能走在街边一幢平平无奇的建筑就是教学楼这时候你要看你的wifi,如果能连上校园网那附近一定有大学(此技能适用于所有欧盟大学,都是一个wifi账号)。他们上课和国内差不多的感觉,老师也是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各异。没有食堂,宿舍有公共厨房自己做饭。最值得推荐的是华沙大学图书馆,屋顶花园非常美丽,就在维斯瓦河边。馆藏说是挺多的,但我要找的英文书倒是没有其他感觉和国内大学没什么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国内就算你没有选某老师的课程也可以去旁听。但国外学校不行,选课之前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金币数量。每个课程花费的金币额度也不同,我估计他们是靠学生选课挣钱的,所以如果你没选课却去旁听会被赶出来。(笔者注:不是所有国外的大学都是这个情况,笔者交换的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就可以旁听)

(朱)是否可以谈一谈在波兰亲身经历才能有的独特体验?

(文)独特体验太宽泛了。而且由于我实际上没和几个波兰人有过深切交往,所以只能站在一个外国人的立场上观察到一些外在的皮毛。比如,波兰人实际上英文很差。除了大学里的人,其他人很少会英语,再加上他们本身民族主义情节的影响,外国人很难在波兰生存得愉快。这也是为什么波兰几乎看不到黑人的原因。而且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就是作为一个外国人走在街上,波兰人会明目张胆看你或者偷偷打量你。不是出于欣赏的观察,而是一种在看猴子的好奇,从头到脚的打量,就连我坐在商场里吃个饭,一抬头都能对上别人的眼睛,可以说每天都能受到四面八方的注目礼。对于我这个社恐加眼神敏感者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相比之下,意大利就很开放包容,去意大利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会有人再盯着你看了,你可以融入人群。所以我觉得由此可以看出,波兰人真的是个有点排外的民族。还想说,不要用太偏执极端或预设观念的方式去看待一个事物现象或者某个国家民族,出去一趟最大的感悟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观念差异真的非常大。原本我们在本国环境和社会文化中觉得正确甚至是真理的东西,当你换一个环境和文化你发现别人的居然也很有道理,你不能说自己的是错的,也不能说别人的是错的,你会发现所有的东西根本没有“唯一”的答案。这也是辛波斯卡一直在诗中表现的理念。因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试图对对方多一些理解,就比如各国之间的斗争,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是真理别人是谬误,所以相看两厌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那如果能够互换环境,会不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所以那些民粹主义也好,沙文主义也好,不都是因为太过偏执和封闭自我才导致的极端观念和行为,说到底都是人本性自大又自傲造成的。

时代的孩子

辛波斯卡

我们是时代的孩子,

这是个政治的时代。

所有你的、我们的、你们的、

白天的、晚上的事情,

全都是政治的事情。

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

你的基因都含有政治的历史,

你的肤色都含有政治的因素,

你的眼睛也具有政治的观察力。

你的话能引起别人的共鸣,

你的沉默也都具有

某种政治的含义。

即使你在森林中漫步,

那也是在政治地盘上,

迈开你的政治脚步。

非政治的诗摆脱不了政治,

月亮在空中高高照耀,

那已不是月亮的客体。

是或不是,这是个问题。

是什么问题?亲爱的,告诉我:

这是个政治的问题!

你不必成为人类,

才能获得政治的意义,

只要你变成石油、

饲料和再生的原料。

或者变成会议桌,

其形状是圆还是方,

那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足以让他们争论好几个月。

这时,人们正在死亡,

野兽在倒毙,

房屋在燃烧,

田园在荒芜,

如同在远古

很少谈论政治的年代。辛波斯卡

参考文献:

[1]耶日·卢克瓦斯基.波兰史[M].常程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龚建伟.二战前波兰外交政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03):-.

西北台湾腔播音

非常喜欢厦门,

厦门个个都是人才,说话超好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ly/8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