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放弃攻占英国,选择更强大的苏

二战时,德国几乎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在攻占法国后,其百万大军与英国只隔了一个34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跨过这一道“河沟”英国也就离覆灭不远了。

但是希特勒最终也没有选择直接攻打英国,甚至在敦刻尔克将英法联军40万军队包围在住,只要部队在前进10英里就可将40万大军埋葬,但是关键时刻希特勒却下令“停止前进”,直到48小时候才取消这道命令。

希特勒放弃了对英国的进攻,却一直为第二年的进攻苏联做准备,希特勒为什么置英国于不顾贸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呢?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当时还没有英吉利海峡隧道,如果攻打英国只能渡海作战,而当时德国海军除了潜艇以外,几乎没有舰艇可以与英国皇家海军匹敌,唯一的办法就是争夺制空权,继而取得制海权,然后登陆作战。

但是,当时德国的飞机性能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航程短。根本无法对英国的纵深机场和工业设施展开攻击,再加上当时英皇家空军已经装备了雷达,因此不列颠空战皇家空军占尽了优势,德国空军却损失惨重。

这场空战结果导致不但将已经制定好的“海狮”登陆计划被迫搁置,而且,德国海军和空军也几乎完全丧失了对英国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希特勒“没有打英国”的原因。

第二,在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这也是他愿意保全英国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是假如希特勒决心击败英国,则英国的覆亡也就指日可待。

但希特勒却认为当苏联红军虎视眈眈地站在其东疆之上,足以对德国构成陆上威胁,而他也就不能够集中其资源以从事于此种海空方面的努力。

希特勒对于苏联人的动机是具有强烈的疑忌心理,因为对于苏联共产主义的仇恨一向是其最深刻的感情。同时他又自以为只要一旦丧失苏联介入战争的希望,英国也就会同意媾和。

他甚至幻想着若非苏联在鼓励它继续打下去,则英国也许早已求和。所以当希特勒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其匆匆拟定的侵英计划时,遂无形中泄漏了他的心事。他说:

“斯大林正在和英国人暗中勾结,以使他们继续作战来牵制我们,其目的是想要争取时间并夺取他想要的东西。他知道一旦和平出现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基于此种想法,所以他又推断出进一步的结论:“我们的注意应该回过头来解决苏联问题。”于是对苏联的作战计划迅速拟定,并于年6月22日发动侵苏战争。

第三,德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尤其是石油的缺乏极其严重。因此德国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德国进口石油的最大来源是罗马尼亚,但是罗马你丫却被苏联占了。

年的罗马尼亚局势岌岌可危,当时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苏联都向其提出领土要求,苏联干脆于7月1日出兵强占了比萨拉比亚。

当年德国对罗的石油依赖量达到94%,而石油对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飞机、坦克、舰艇一切武器装备都离不开石油。

所以,当罗马尼亚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受到苏联威胁时,希特勒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苏联。他说的以下一段话,正是间接道出了他内心思想的有力说明:

“以前俄国根本算不上什么危险,因为丝毫也不能危害我们;不过,现在处于空军时代,来自俄国和地中海的空袭,可使罗马尼亚油田变成一片黑烟滚滚的废墟,而这些油田正是轴心国的命脉。”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德国已经完成了对苏联的战略包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纷纷投靠法西斯或追随英法。

新独立的匈牙利因《特里亚农合约》而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疆域和一半的人口;保加利亚也因为《纳伊条约》而被迫割让领土、赔付巨款。

作为战败国,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受到战胜国的严厉压制;

“两国都被迫接受战胜国所强加的和约条件这一事实,使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心中的不满有罕见的相似之处”。

由于对凡尔赛体系强烈不满,再加上德国是这些国家更加天然的贸易伙伴,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便在外交上采取了亲法西斯国家的政策,进而增强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力量。

根据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并入苏联,苏联还从波兰夺去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从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并通过-年的苏芬战争迫使芬兰割让10%的领土。

苏联的这些举措无疑侵犯了上述国家的领土,所以,这些国家本身就对苏联很仇视,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芬兰、罗马尼亚公开站在德国一边。甚至,当德军进入波罗的海三国时,这三国人民夹道欢迎德军的到来,他们把德军看成解放者,积极帮助德军打击苏联。

由于波兰被德国和苏联划分、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因此它们也站在德国一边反对苏联。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站在德国一边,使得德国可以通过黑海进攻苏联,给苏联造成严重的威胁。

总之,在苏联的邻国中,从北到南依次是挪威、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除了土耳其保持中立外,其余国家都站在德国一边反对苏联。

由此可见,德国已完成了对苏联的战略包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苏联当时的处境就如一个孤家寡人一般,周围每一个国家喜欢它,所以,这也是希特勒置英国于不顾贸然发动对苏联进攻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癜风治愈
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ly/5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