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懒癌”
好久不见!我终于出现了!
5月8号考完最后一场期末考,整理完宿舍的东西之后,11号就开启了暑期狂欢模式。考前就和老张同学计划好了飞欧洲中东部——立陶宛、波兰、捷克。非常奇葩的组合,想出这三个目的也是很草率了。我想去捷克,老张想去立陶宛,想说再去一个国家,结果就选了在这两国之间,且在我俩眼中存在感很低的波兰。第一个飞的地方是立陶宛。说起立陶宛,一般第一反应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可惜我们的“走位”过于牛皮,没按套路来走,这次就只去了立陶宛。而对于立陶宛,我的认知就是这名字咋听起来这么“瓷器”呢???以及立陶宛也是社会主义“大军”中的一员。
刚下飞机坐在去酒店的出租车上,引入眼帘的景象是“旧”,第一反应这个国家“好老”啊,凭良心说还有点破,出了机场,我还以为自己是从长途汽车站出来了。在去往酒店的途中,风景,嗯,一般……看到了不少老居民楼,长得和杭州七八十年代的老居民楼相似,甚至更为朴素。由此可见,这个小国家的第一印象“颓废”,这也仅限于和非常现代化的国家相比,千万不要想象成破败不堪。而且经过几天的深入了解,才发现自己最初的肤浅。维尔纽斯分为新老城两个部分,而我基本上就没怎么离开过老城。在维尔纽斯这座城市里你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新旧交替,也可以在新城瞥见到很现代且令人深感亲切的一个地方。
在找酒店的过程中,由于位置太隐蔽,也许是我们真的“眼瞎”,七拐八拐也没找到酒店。结果俩人拖着行李,跟着地图,走到了一个看似是居民楼的院子里。院子里坐着一位烈焰红唇的漂亮小姐姐正在抽烟,场面一度很尴尬。估摸着这位小姐姐看出了我们的左右徘徊的窘迫,她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为我们指路。结果更尴尬的是,这位小姐姐也搞不清楚这个地址,然后很好心地指错了方向。最终,我们又走了一圈才找到酒店,发现就在刚刚那个院子隔壁的隔壁的另一个院子一直往里走。尽管路途有点曲折,天气还有点热,但是感觉却没那么糟糕,多半是陌生人的善意起到了关键作用。住宿环境还不错,干净整洁,地理位置又好,除去有那么一丢丢难找,简直是是完美。
温馨舒适型
办理完入住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去逛逛,了解一下周边设施。酒店斜对面就是一个粉色的老旧教堂。老张同学说走到河边看看,结果我们完全走反了方向,越走越觉得这地儿还真是破旧,以及人烟稀少。
说到这里,你们心中立陶宛的形象怕是被我“毁”得差不多了,一会儿赶紧来几张图挽回一下她的形象。我只能说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悠闲自在地逛逛,充满了欧洲风情,又深受前苏联的影响,你会在这里看到很多前苏联的影子。众所周知的是欧洲教堂非常多,立陶宛也不例外。在立陶宛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教堂,可以说是“款式繁多”。大概是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影响,立陶宛属于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贸易往来较多,就有很多别国商人在此建立自己信奉的教会和教堂。另一个就是因为战争导致的“人口迁徙”,以及强权压迫对当地人信仰的影响,例如前苏联的影响给立陶宛“带来了”东正教教堂。总之,这里有各种不同“款式”的教堂,不信您瞅瞅~
虽然在此提及了宗教信仰,但本人对此其实比较无感。因此,在维尔纽斯也就没有一一参观这些教堂了,只是挑了一个感兴趣的去里面细细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在外围粗略地瞄了几眼。对于一个对“艺术”和“建筑”都属于门外汉的我来说,看完我只能感叹:“嗯,好看。嗯,厉害。嗯,不错。”对很多人来说算是很无趣了,但好在我是个比较喜欢闲逛的人,也算是乐在其中了。而唯一进去仔细看的教堂,便是上一系列图中最后一座教堂——圣彼得与保罗教堂(Sv.ApastaluPetroirPoviloBaznycia)。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内部的装饰也是非常的华丽,甚至可以“悄咪咪”地说是有点繁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