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不错,资深策划人,游历40多个国家,仍在路上!
里加古城紧邻多瑙河畔,河水缓缓的荡着微波,仿若一位老者,忘了时光,不匆不忙慢悠悠地向远处踱步流淌。
在历史悠久、美丽多情的里加古城住了两晚,呆了三天,虽意犹未尽,但不得不继续出发去波罗的海三国的最后一站----维尔纽斯。
去往维尔纽斯的途中,沿路皆是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还有稀稀落落的乡村别墅,一切太美,哪怕我们仅仅是路过,也舍不得多闭上一秒钟眼睛。
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了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位于立陶宛的东南部,距离白俄罗斯边界仅有40公里。
它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据说城市的名字可能因为维尔尼亚河流经而得名。
维尔纽斯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拥有多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近座古建筑。
这里也有许多哥特式建筑,如圣安娜教堂、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建筑,如主教座堂,以及其它风格的建筑。
历史上维尔纽斯曾多次遭受战争的摧残,甚至屠城。
仅二战期间,立陶宛,名强壮的犹太人中有大约95%都被屠杀,大部分都来自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城区由老城和新城两部分构成。
老城地处市中心,其地形是一个小丘,丘上屹立着格基明纳斯红色八角形古堡,堡上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塔。站在古塔上举目远眺,整个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
老城属于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城镇格局,主干道Pilies街将宫殿与市政厅连接起来。从这里向外延伸出许多狭窄、弯曲的街道,两边布满教堂、店铺、手工作坊、贵族的府第和隐蔽的庭院。
由于维尔纽斯老城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城则围绕着老城而建,彼此完全分隔开,即保护了老城,又持续了新城的发展。
我们到了维尔纽斯,几乎没有店铺开门,当天也不是周未,想必是什么大日子,全城都在放假吧!
一圈游历困了累了饿了后,我们在维尔纽斯大教堂对面,一家猫途鹰排名前十的西餐馆里吃午饭。
孩子们纷纷点了咖喱鸡肉米饭,牛肉米饭,这也是他们来欧洲近一周后,第一次吃米饭。
吃饭时,下起了雨,但夏季的雨就是这样,来的快去得也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反而送来了两架彩虹桥??。
这是"波罗的海之路"的起点,为了摆脱苏联统治,两百多万人在这里手拉手排到塔林,雨后初晴,显得那样明朗,安静!
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一个自行车车队,它大约是当地大学生,几个好朋友自发组成的。
落日下的塔楼更加美丽。
第二天我们去了黎明之门,刚到黎明之门(确切的说是还隔一条马路)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哗啦啦哗啦啦,所幸这门给了不少行人一个避雨处。
这堵门又称日出门,建成于年,是维尔纽斯古城门,也是维尔纽斯老城最后保存下来的城门,城门上方是圣母玛利亚小教堂,虽下着大雨,但还是有很多基督徒前来祷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