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骑兵无可阻挡。在欧洲,甚至形成了一个“骑士”阶层。
贵族,骑士和城堡,构成了欧洲中世纪最主要的元素。
但在中国“重骑兵”的仅持续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为什么?因为蒙古有一个新的兵种,也是骑兵的终极兵种:“弓骑兵”登场了。
金国是“铁浮屠”重装骑兵,冲锋无敌。
可是成吉思汗的主力,是“弓骑兵”。
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战术灵活、令人生畏的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最终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
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蒙古骑兵从来都不是重骑兵。
而蒙古人的战法,是典型的“弓骑兵”。
不管是打欧洲人,土耳其人,还是完颜氏女真。
蒙古人的战法都是一样的。
三峰山之战,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只用了不到四万骑兵,就消灭了大金国的主力军队。
金国15万大军崩溃。野战军损失殆尽。
而这一战蒙古出动的兵力有多少呢。
一共才出动了不到4万骑兵。
军阵
中世纪欧洲人作战,有着严格的阵型。
弓兵在第一排。开场时射完三轮箭,然后从间隙处逃到阵型后方。
硬步兵在第二排,扛住敌方冲击。
重骑兵在第三排。伺机开始反冲。
中型骑兵在二翼。守卫侧翼,攻击敌方侧翼。
这是一套战术体系。
“弓兵,步兵,重骑兵,轻骑兵”兵种搭配合理。俗称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teamwork懂不懂。
而蒙古人来了,他们根本不不会和你正面冲突。
他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冲过来。每人射一箭就跑,hitandrun。就算跑的过程中还能转头射箭。
欧洲人重铠重装骑士,属于那种“攻击力,防御力,移动力50”的昂贵兵种。
而蒙古人,是和你放风筝。骑马到他的射程之内,放一箭就走,绝不恋战。
“每轮伤你1滴血”。
“连续伤个回合”。
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再持续到了下午。
欧洲人忍住了饥饿,午饭也没吃。
欧洲军队的阵型,千篇一律的模式化。骑士最讲究纪律,说不能动,就是不能动。
而蒙古人去了又来,来了又去。
你不是不动么。那好,我就让你每回合伤1滴血。
到最后,波兰人实在坚持不住了。开始转身奔跑。试图奔回城堡。
可是他们很快发现,哪怕连“回城”都变成了一个奢侈的愿望。
因为“重骑兵”从来不以长程奔驰出名。
你要跑回到城堡,那是肯定没这个命。
于是欧洲大军,就被蒙古人的弓骑兵射杀在了半路中。
从头到尾,蒙古人都不会和你打一场“正面会战”。
欧洲人熟悉了堂堂正正的排阵,习惯了按照“弓步重轻”的出场顺序。
就像现在团队再三强调TeamWork。
T你妈个头啊,蒙古人过来,和你放风筝。谁来和你玩会战。死脑筋就是活靶子。
三峰山之战。十五万女真士兵。
大雪山持矛站立在雪地中。站了整整一天。
蒙古人就是根本不和你作战,而且不停地在旁边骚扰和射击。你想追又追不上。
最后金国大军没办法,试图回到基地。
蒙古人在后面追杀。
女真军饥寒交迫阵型崩溃,十五万大军毁于溃营。
当欧洲人的剩余部队逃进城堡之后,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凭借着中世界黑城堡的防守,总算可以把这些恶魔隔绝在城堡之外了吧。
可是没想到的是,蒙古人是从东方来的。在西进之前,他们先袭击了金国,带来了汉人的工匠。
在当时11世纪,中国是全世界最擅长修建城池,攻城战,守城战的,没有之一。
蒙古的西征军中,带着全套的中国匠人。
冲车,楼车,箭塔,各种攻城武器应有尽有。
野战隔断了城外,欧洲人困守孤城。
蒙古人过去一看,呸,三千人的也叫城市,三百人的也叫堡垒?
在中国,没有十里三丈,都不能叫城墙。
于是蒙古人攻城也是满分。杀得全世界满地找牙。
最后说一下,“蒙古骑兵”的辉煌战绩,也是不可复制的。
蒙古人的“弓骑”战法,和匈奴一脉相承。原理都是一样的。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射程”。
而到蒙古骑兵以“弓骑”的方法屠杀俄罗斯人欧洲人时,双方在射程上并没有明显区别。
甚至可以说,蒙古人的射程要更远一点。才能完成“弓骑”射法。
第二点,是“军事思想”。
欧洲的军事思想,极其僵化。一般“弓步重轻”大阵摆好。就永远是这个架势。
虽刀剑加身,也不能移动。
于是在蒙古人的放风筝的战术下,一败涂地。
第三点,是蒙古将领的优秀。
放风筝这种战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你怎么保证你的部队,不是猪队友。走到前面闹哄哄地,交通堵塞了。
电影院散场还塞住楼道呢。
千百人的蒙古骑兵,如臂使指,“稍沾即走”这是不可想象的精锐。
再比如说,敌人也有骑兵。不会呆坐不动。
敌人派骑兵来阻扰怎么办,尽力把你拦住。哪怕只要几分钟,后面的步兵就可以跟上。
蒙古骑兵,还需要有高超的骑术。(马鞍和马镫的出现使得这种战术可以实现,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之前的文章。)
耶律楚材服侍成吉思汗,他曾经惊讶于蒙古军阵的简单。蒙古命令极为二进制。一共只有“进攻”和“退后”二个命令。耶律楚材曾经试图让蒙古军接受更复杂的军令,更复杂的旗语。但此后他发现不妥。正是因为这种简单到极点的军令,才是蒙古大军纵横欧亚的法宝。
蒙古军,军令极严。
大汗说前进,就是前进。哪怕王子贝勒,也没有任何特权。
而如果汉人的军队,有几个“权贵”是不能砍脑袋的。
“稍沾即走”的兵法,根本就贯彻不下去。
第四个原因,是地形。
蒙古“弓骑”是一种游走射击的战术。
这样的战法,需要一片非常“开阔,平坦”的土地。
最理想的地形,是大草原。这也是蒙古骑兵兴起的地方。
此外,沙漠,戈壁,华北大平原,也是不错的地形。
但是,如果到了丘陵地带。尤其是有很多小山,狭道,河流或者是巷战。
蒙古的战法就会施展不开。万一被别人堵在路间,甚至还可能大败。
因此蒙古军一路西进,把中亚西伯利亚俄罗斯都打完了。最远打到东欧。也就是波兰大草原。
但此后继续的西进,中欧德国人的地盘可就全都是森林,沼泽,冰泉。蒙古人兴趣索然。
从小亚细亚开始他们一路南下,征服了叙利亚。
和“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代开国君王打了一仗。把奥斯曼给彻底灭了。
可惜四个儿子中留了一个没杀,没想到年后竟成了欧亚第一大国。
最后一个区别,在于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蒙古马”。
欧洲所谓的“高头大马”。现代赛马,全部都来自于欧洲血统。
从素质上讲,甚至比“汗血宝马”更好。
大宛马体壮,身高,冲击力足,负重能承受骑士和铠甲。
相比之下,蒙古马简直就是骡子。无论是身高,冲击力,乃至速度,完全不能看。
但是蒙古马有一个优点,“耐力好”。
像蒙古战法这样跑法,几乎就是一个上午,从头跑到尾。天天马拉松。
即使蒙古人普遍一人三马,一人五马。这样的跑步消耗依然惊人。
蒙古马耐力好,忍受力强。才能适合蒙古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