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如果仅凭第一印象主观地去选择一种最讨厌的鸟类,我想肯定鹈鹕有可能上榜。鹈鹕大嘴吃四方,能够生吞任何放进嘴里的东西,海鸥、野兔、鸽子,全都不在话下,虽然看不惯鹈鹕的弱肉强食,但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鹈鹕并不是一种动物,而是鹈鹕科、鹈鹕属下的八种鸟类,非洲的鲸头鹳、秃鹳是它们的远房表亲,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拥有敏锐的目光,在飞翔的过程中就能找到地面或者水中的猎物。
鹈鹕也是如此,当它们发现鱼群的时候,便会忽闪着翅膀从空中俯冲落下,将猎物赶至浅水区,然后张开渔网般的大嘴对准猎物吞食,一旦捕捉到猎物,便会紧闭鸟喙,收紧喉部,苦咸的海水便会被挤出,而猎物会被整个吞下。
和其他大多数鸟类一样,鹈鹕对待伴侣也十分忠贞,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伴侣,便会不离不弃、双宿双飞,所以它们对求偶及繁殖才表现得如此谨慎。
从每年四月中旬到六月,它们进入繁殖交配期,雄鸟见到心仪的雌鸟后,便会展开热烈的追求,它们会在雌鸟面前展示优美的舞姿,如果雌鸟中意雄鸟,便会向其靠近,而雄鸟则会帮助雌鸟梳理羽毛。
鹈鹕夫妇会选择无人寂静的小岛作为自己的育婴场所,它们会把鸟巢搭在树下背阴处,用枯枝、落叶、杂草及羽毛建造鸟巢。雌鸟每次产五枚左右的鸟蛋,雄鸟会和雌鸟一起轮流孵蛋,直至雏鸟诞生。
雏鸟出生后,鸟爸鸟妈会将胃部的食物呕出喂养雏鸟,这些半消化流质食物非常好吸收,适合雏鸟食用,而雏鸟稍大一点,就会主动向鸟爸鸟妈乞食,为了雏鸟的健康成长,鹈鹕夫妇要不停地捕食投喂。
鹈鹕多数时间在盐分较高的海水中觅食,这使得鹈鹕对羽毛的保养异常用心,打湿羽毛后,鸟类会快速失温,且盐分结晶后还会增加体重,从而影响飞行,这对鸟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鹈鹕对保养羽毛有着一套独到的妙方,鹈鹕的羽毛基本不会被海水打湿,是因为在鹈鹕的尾部后方长着一个油脂腺,这个腺体可以分泌大量的油脂,只要将这些油脂涂满羽毛,便可以让羽毛光滑柔软,还能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鹈鹕每天必须做的事就是用长长的鸟喙,去反复摩擦油脂腺,使其分泌油脂,再将油脂均匀地涂抹在自己的羽毛上,这些油脂就是鹈鹕的天然护发素。
年起,卷羽鹈鹕还是亚、非、欧洲较为常见的大型白色水鸟。但现在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级别,在某些地区甚至早已看不到它的身影,那么为何生存能力极强的卷羽鹈鹕却濒临灭绝了呢?
其实这与人类有着直接的关系,卷羽鹈鹕并不是留鸟,而属于迁徙鸟类,每年它们都会往来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
和留鸟相比,迁徙鸟类更为脆弱,如果繁殖地、中途休息地和越冬地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都会给迁徙鸟类带来致命的打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一部分亚洲的卷羽鹈鹕的繁殖地在蒙古国的西部湿地,而当地牧民对卷羽鹈鹕有着极大的需求:他们习惯用鹈鹕的鸟喙制作马刷。
牧民认为用鹈鹕马刷来刷马可以给自己带来吉祥,使马匹牛羊越来越多。
在7年前,当地黑市一个鹈鹕马刷就价值12匹马和32只羊,在利益面前,许多人都被蒙住了双眼,一部分人开始盗猎鹈鹕,为的就是制作马刷,这种行为导致卷羽鹈鹕种群数量在此地迅速减少。
而卷羽鹈鹕筑巢,会选择被芦苇环绕、人畜罕至的湿地荒岛,但当地的畜牧业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过度放牧,许多芦苇地消失不见了,卷羽鹈鹕产卵区域越来越小。
食物也是一大重要因素,人们在湖中毫无节制地捕鱼,这导致卷羽鹈鹕的食物越来越少,只能更换繁殖地,这也导致了卷羽鹈鹕种群数量迅速减少。
不过,如今当地人早已经意识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卷羽鹈鹕也是人们必须要尽的责任和义务。
卷羽鹈鹕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连它们中途停留区也被划入保护区范围,在蒙古,一些产卵地也被划为保护区,并严禁捕猎卷羽鹈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卷羽鹈鹕出现在人们眼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