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曹云金背叛师门,相声师门到底是什么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 http://www.wxlianghong.com/
这周又没有更新节目,主要是王老师陪着妈出去浪去了,然后嘉宾也没有很到位。当然可以拽着我们亲爱的大豆老师和小宋找话题扯一集淡,但是他们两个听说因为王老师不在,并不想看我,都婉拒了。其实不是,我就没找他们,吐舌头.jpg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相声,中秋节到了,我和王老师作为南加州地区业余相声表演的“微小力量”也是要为演出做准备的。我们很庆幸有机会把自己的爱好展现给别人,但所幸我们只是相声爱好者,而不是“说相声的”。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德云社最近新修家谱把何云伟曹云金等徒弟清理门户,而后曹云金又撰写长文反击,把郭德纲的那些“实事儿”抖了个干净,有很多朋友都问我怎么看,作为一个非相声演员,我尽量客观的随口一说,大家听个乐就好,也不要深究了。开始扯蛋事情的大概大家应该也了解,就是郭德纲说曹云金何云伟欺师灭祖有悖人伦,曹云金回应郭德纲刻薄寡恩压榨徒弟。网上的主要骂战也是纠结于曹云金是不是郭德纲所说的“叛徒”,郭德纲对徒弟兼员工的使用是否合理。甚至网上也有个别“聪明人”开始讨论起旧社会的师徒班社制在商业社会中是否仍旧试用的问题。再看了朋友转给我的很多文章之后,发现这些作者中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相声界的师徒门户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徒弟和师父在传统伦理道德中应该尽到什么样的义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聊一聊关于拜师的问题,什么叫拜师,为什么要拜师,以及我们现在还需不需要拜师。这也是郭德纲和曹云金事件的核心问题,不理解传统艺术中师徒互相的责任和利益分配,那这两个人的是非就无从谈起。拜师从字面意思很简单,一个头磕在地上和师父学能耐,但是在传统艺术的培养体系下,师徒关系远不是现在教学体系中我们上学和老师学东西这么简单。极端点来说,在旧社会,拜师和卖儿卖女没太多的区别,这点我们可以从相声拜师的门生帖中一探究竟:师道大矣哉,入门授业投一技所能,乃系温饱养家之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今有XXX(师赐艺名XXX)情愿拜于XXX门下,受业学演XX。X年期满,谢师效力X年。课艺期间,收入归师,吃穿由师供给。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下面是艺徒签字画押,引保代师签字画押。X年X月X日立。有的还写有“死路生理,天灾人祸,车轧马踏,投河觅井,悬梁自尽,各听天命,与师无涉。中途辍学,赔偿X年膳费”门生帖是相声演员拜师时的一份契约文件,在拜师仪式(行话为“摆知”)中被大声宣读,让在场的宾客见证,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了“法律效应”。这段文言比较白,就不翻译了,提炼精神如下1.拜师之后,师徒二人近似父子关系,师父教你东西是给你谋生的工具,所以学艺期间要伺候好师父师娘,出师之后也要像对家长一样敬孝心。很多门生帖中还有出师之后“三节两寿,拜望师父,礼有厚薄,各凭天良”之类的话语强调徒弟自立后师徒关系依然存在。2.徒弟在学艺期间,师父管吃管住,但学艺期间和规定的“效力期间”,所有演出收入都得给师父,那叫谢师。即郭德纲在台上多次提及的“三年学徒,两年效力。”3.学徒期间,徒弟的人生变故和师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就好比这孩子是卖给他的,他想怎么处置都行,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死了跑了,家人都不能找师父说理赔偿。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种夹杂着师生、父子、主仆的师徒关系,根本不符合现代人认知的任何一种合同形式,一点也不符合基本法。但是在传统手艺人眼里,这种师徒父子体系于情于理却是“坠好的”!(暴力膜蛤切勿随意模仿)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在旧社会,相声大鼓等曲艺形式并不被称为一门艺术,它更多是一门手艺,和剃头修脚没有区别。你学了这门手艺就是靠着它出去卖艺挣钱,和现在的教育人民弘扬传统艺术没有半毛钱关系。对于当时的手艺人来说,你成年之前靠父母赡养,成年之后靠师父给你的手艺吃饭。那授业恩师对你来说就如再造父母一般,所以才有师徒父子这一说。刨去主观情感和道德部分,师徒关系类似父子的定位从经济利益上考虑也是合理的,相声行业有一句话:“宁舍一锭金,不撒一句春”,意思是说我宁愿放弃一锭金子,也不会教你一句相声,可见老艺人对自己手艺的看重。说的粗俗一点,你要是不认头叫我一声爸爸,我凭什么把你视为己出,把我吃饭的手艺传授给你?而现在争议最大的“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在当时也是非常合理的。正是因为相声当时是一门低贱的手艺(以前被归为下九流,即相声就和妓女是一个地位)以前的孩子不是家里人实在养不活了,是不会让他去学相声的。那你作为一个学徒,交不起一分钱,从小吃住在师父家,师父把你从什么都不会一手带大直到能自己出去挣钱,你出师头两年把钱给师父,其实一点都不过分。而这种徒弟在相声界就被称为“儿徒”。当然除了解决了教学过程当中师徒双方的心理包袱和利益问题,师徒关系衍生出的“相声门”或者“相声家谱”以及其中滋生出的各种规矩在旧社会也是从客观上保护了这么艺术。相声门和其他帮会一样。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底层老百姓和江湖手艺人为了生存抱团取暖,形成了很多行业协会和帮会。从太平天国时期湘军中的“哥老会”开始,到漕帮(青帮的前身)、洪门(孙中山就是洪门的)、武行(武术)、脚行(推车运货的)等等,越来越多的江湖人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其中普遍有几个特点:成员都是某一行业的从业人员,类似于相声的师承辈分,上下级等级非常严明。对于背叛师门欺师灭祖者严惩不贷(耳熟吗?)。有自己的门规,准入制度,开除制度等等。拜师和清门在帮内都是大事。对门里的人大家互相支持和帮助,甚至互称兄弟,如洪门。有好事儿利益均沾。对非帮会成员的同行(外行或者门外的人)则极力排挤。具体的大家可以看看徐浩峰导演的电影《师父》,其中把武行的规矩和其对外来者的打压刻画得入木三分。选这张图,只是为了吸引你们去看,真的。相声行业也借鉴了传统帮派体系,相声同行之间也像其他帮派一样会互相扶持。如北京的演员流落外地了,本地的同行都会带着他搭伙儿演出,并把这一天的所有收入都给他当盘缠。而没有师父的演员,往往被骂成没有爸爸,会被有门户的演员排挤。当然也有个别混不吝的,如相声前辈张杰尧先生当年为了和相声界一较长短自己改名为张稽祖,说自己是说笑话的祖宗,引起了行内集体懵逼。直到请到了相声界当时的领袖张寿臣过去谈判才作罢。一排左三为张杰尧先生总体来说客观上相声门户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大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对团结同行和传承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反过来也成为相声从业者们拉帮结派,排挤新人,抑制艺术创新和活力的“武器”。在如今相声界,侯,马,常,马/姜(即马季姜昆一支)四大势力占据了半壁江山,垄断了大量的资源和关系,拜师也渐渐成为了拜码头和“宗师”们敛财的手段。郭德纲进北京为什么离开杨志刚“跳门”拜了侯耀文?王自健为什么又拜了完全没说过相声的侯耀华(后者作为侯家人后来拜了常宝华也是很诡异)?那都是为了能在北京相声圈站住脚。如果你坚持看到了现在,应该理解了相声传统师徒教学体系产生的原因和其在旧社会中的合理性。至于这种混杂着人情和利益的师徒制是否还适合现代社会相声教育和传承,孔老师这里说一句,应该保留,理由如下:作为学艺来说,可能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传统相声的教学讲究口传心授,教相声不叫“教”相声,那叫“过”,或者“念”。具体的来说,就是师父说一句,你照着念一句。每一句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教你怎么去说,比如节奏快慢,音调高低,神态动作等等,就像给小孩子喂饭一样。所以也有说教徒弟那是一嘴一嘴给“喂”出来的。虽然说科技的发达让很多爱好者像孔老师那样能跟着视频和网上的文本“学相声”,但是要达到专业演员的艺术水准,非师徒制不可。而且每个演员的特点不同,所谓一个猴儿一个栓法,传统的师徒教学制能更好的开发出学生的艺术风格和潜力。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郭德纲亲自教的第一批云字科徒弟,除了幼年退出的小辫儿和潘云侠,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何云伟基本功扎实,老派中透着滑稽;曹云金台风霸气又灵气十足;孔云龙风格稳重,虽没有两位师哥的天赋但不洒狗血使活规矩;栾云平捧哏四平八稳不撒汤漏水;烧饼虽然不时装疯卖傻,但是活泼可爱招观众喜爱。至于岳云鹏…萌贱也算是一种他开创的风格吧。这些云字科基本已成青年演员的一方诸侯或者德云社的核心力量,特别是郭德纲最用心的何云伟和曹云金,技术和经验上,早就成角儿了。非德云社的例子也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相声大师马季先生,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四位泰斗级人物,千倾地一根苗的教,才有了这么一位承上启下给相声续命的人物。当然马季的例子中少了一些旧社会的师徒的利益羁绊,多了一些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政治要求。安妮薇,其实相声界并非没有采取过类似上课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但是看看冯巩相声大专班出来的李鸣宇、贾玲、白凯南,北方曲校出来的高晓攀...你告诉我!他们会说相声?他们还在说相声?就连德云社后期扩招并采取大班教学的德云社鹤字科和九字科学员,出来的也就是张鹤伦这路艺术风格可以给狗配种的演员,关键是很多学员还有有统一向此风格大踏步迈进的趋势…当年百花齐放,连续7段儿《梦中婚》不带重样儿的时光再也没有了。另外小时候从事过高水平音乐舞蹈训练的同学们肯定有感触,如果有一位名师作个人辅导,那水平肯定是突飞猛进的。至少孔老师小时候学过钢琴,从来都是1对1教学。其他艺术也是这样,那凭什么相声教学维持传统就是错的?瞧不起我们?那你问我,师徒制的利益分配不明,以及与现代企业员工制度不兼容不算行业弊病么,曹云金和郭德纲不就是为了那点破事儿么?不算。首先,导致师徒两个人出现问题的恰恰是郭德纲没有遵循传统规矩来管理徒弟。相声业内从来没有规定徒弟给师父要白干一辈子,一般徒弟完成规定效力年数出徒之后,尽可自己随意发展,只要三节两寿定期来孝敬即可。曹云金年跟郭德纲学习,年正式拜师,年离开德云社,按照普遍的三年学徒两年效力说法,早就出了师了,余下的几年照理说应该属于德云社演员身份签演出合同,拿自己的所有劳动所得,也完全可以脱离德云社。再者说,按照曹云金的说法,他是给郭德纲教了学费的,那其实连“儿徒”都算不上,效力那些更无从谈起。第二,传统的班社制度和师徒制不符合商业精神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两项制度本来就是当时市场经济的产物。真正不符合市场的反而是建国之后形成的文工团制度,即所谓的体制内演员或郭德纲所说的“主流相声演员”(这里没有褒贬好坏的意思)。粗暴的说传统班社制不符合市场经济也是不正确的。那很好,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就一条,曹云金选择留在德云社说相声的机会成本的大大增高。按照现在的相声小剧场的普遍价格,郭德纲给底活演员-左右的演出酬劳其实已经是行业内比较高的水平了。小点的剧团,底活连的都有。德云社五个剧场基本保证每周10场演出,这个频率和收入,小剧场相声的标准来看,郭德纲并不算黑心商人但是!这个娱乐极大丰富的年代,相声演员能干的工作早就不光是相声了。电视台相声录像不说,广告,主持人,话剧,娱乐明星,脱口秀艺人,真人秀...甚至说相声的李林还能去参加《奇葩秀》这样的辩论节目,哪一项收入都比一场小剧场相声高出百倍不止。对于曹云金们来说,当他已经具备在娱乐圈挣钱的能力的时候,郭德纲并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把他们当做公司的一线艺人来运作,给出符合他们价值的条件。走,本来就是他权利,这里早就用不着人情去考虑了。讽刺的是,相声演员通过小剧场聚拢人气,大力涉足娱乐圈这条路,还是郭德纲自己趟出来的。总结一下,郭德纲和曹云金撕逼的核心点并不是所谓的相声传统道德及利益分配方式与现代商业价值观的矛盾,因为郭德纲压根儿就没有按照所谓的传统规矩做事儿。再加上娱乐行业进化造成说相声机会成本增高,优秀的相声演员本来就不可能是德云社小剧场的池中物,这些才是两人根本利益冲突的来源。如果郭德纲及时根据徒弟的价值调整运作理念,曹云金又能冷静下来审时度势,可能根本就没有岳云鹏什么事儿了。当然,两人的冲突还有部分是因为人性的问题,一个贪财,一个狂妄,这里的黑历史我们留到下次再说。

近期会请我的一位相声界的朋友过来聊聊相声界的一些师徒关系和我们作为爱好者应该怎么听相声的问题,敬请期待!

对于文章和节目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加入官方粉丝群和我们交流哦

收听往期节目点击阅读原文,另外:听听FM,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荔枝FM都能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什么电台,两个活在北美的超级逗逼,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媒体人,互为捧逗,以贫嘴为乐。在逗贫耍嘴之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美国生活。收听往期电台节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jj/6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