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相声王国微思客

编者按:9月5日,曹云金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名为《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的文章,里面尽数往日恩师郭德纲的种种“恶行”。徒弟跟师父“撕逼”,郭德纲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尖口上。本文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郭德纲的作品,以及他如何通过相声为其代表的社会阶层发声。通过了解郭德纲的“奋斗史”,读者们或许能在这一场“曹郭大战”中看得更清楚一些。

safin|社会学博士,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

一、年2月9日,郭德纲上春晚了。自从年郭德纲迅速成名以来,上春晚的呼声就没有停息过。但由于央视晚会针对其藏秘排油广告的“曝光”,使郭和他的团队和央视渐行渐远。郭德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但凡有机会,都会利用自己的作品来讽刺央视,打击面甚至一度大到整个媒体行业。其早期著名作品《我要上春晚》,以一个草根演员追求成名、追求上春晚的故事,讽刺春节晚会的种种黑幕;在某年德云社封箱演出中,郭德纲拉上师兄弟、徒弟徒孙六十多人一起唱《我要下春晚》,更是把对同行的揶揄发挥到了极致。令郭德纲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当年和他在一起嘲笑央视春晚的李菁、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都已先他一步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这些曾经的“非主流”演员,一经脱离郭家班的阵营,都立刻被央视招安,成了主流相声界的一员。这其实也是央视明确无误地传递给郭德纲一个信息:我们摒弃的不是你的相声风格,而是你这个人。正当人们都笃定郭与春晚将永远没有交集的时候,事情又一次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春节联欢晚会,郭德纲和于谦不仅登台演出,而且首次登台就获得了和赵本山一样的待遇——黄金时间,并且获得了其他相声演员都没有过的时间长度——十七分钟,足以体现央视对其极高规格的重视。没错,当赵本山不再出演小品之后,央视需要郭德纲这样有影响力、也能够制造话题的人物来撑场面。但郭德纲更需要央视这个平台,因为这个舞台赋予了他在小剧场中无法获得的力量源泉。通过这个舞台,郭德纲对相声的话语建构得到了完善。这样的话语权力,是郭德纲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令其始终能够捍卫自己“传统相声代言人”的历史地位。郭德纲做到这一点,用了如下三步:通过构建一个敌对的“主流相声界”凝聚一个自我认同感极强的团体,通过向这个团体普及相声“知识”占据话语平台,通过上春晚最终巩固江湖地位。二、“他们”和“我们”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已经紧紧地和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在了一起。郭德纲是他们的代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jj/6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