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咯岛田野通讯一马来西亚邦咯岛的社会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的博士论文计划是研究马来西亚邦咯岛的社会生活,探讨岛屿与世界的联系。选择邦咯岛并非偶然,这里是我爷爷下南洋落地生根的地方,是我父亲扎根城市却仍念念不忘的生养之地。我曾经被岛民相似的家族流动变迁史深深吸引,第一代人漂洋过海到此找生活,之后的几代人有的留在海岛守住祖业,有的流入城市落地生根。这种流动的轨迹对我而言充满魅力,海岛的生生不息源自流动。人类学研究过去将海岛视为地理空间上封闭和与世隔绝的内部生态,在全球化社会背景下的海岛是不是还有其他可能性呢?带着这种疑问我进入了邦咯岛的田野。

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语言的动物,这些关于人的定性都离不开人是用脚选择的事实。人有双足而行,又发明并不断改进舟车和飞行器,人的个体流动和群体迁徙是人类在地表展开自己的历史所依赖的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我们采用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从非洲迁徙出来的这一说法,那么我们可以从这里抽绎出一个推论:一个人群假以时日会扩散到全世界。这是人种的存在模式,也是各种人群的存在模式,越是历史晚近的时期,这一模式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覆盖面而成为现实。选择岛屿社会生活来关照这一模式在当今世界的运行,真正能够发挥人类学之所长。——高丙中

在研究东南亚古代史的学者当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海洋并没有将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岛屿隔离开,相反,海洋成为岛屿之间交往的通道。古代的马来人航海技术高超,他们很早就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建立自己的社群,并在非洲大陆留下自己的文化痕迹。在15到17世纪,东南亚地区的对外贸易发达,安东尼瑞德称这是“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再如马尔代夫这样的群岛国家,14世纪时,那里出产的货贝和椰壳绳就是远销非洲、欧洲的畅销商品。对于这样的岛屿国家,其对外贸易甚至要比大陆沿海地区更为重要,因为本地不产稻米,必须从孟加拉湾的勃固进口。岛屿的孤立与封闭,或许只是早期人类学家的想象。——康敏

邦咯岛,一个免税小岛

邦咯岛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与陆地直线距离仅为2公里,年人口约2万人。邦咯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过去曾为马六甲海峡上一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周围的海域渔产丰富,早年便吸引了不少渔民到此谋生,有着“小金山”的美誉。年荷兰人为控制霹雳州的锡矿贸易,在邦咯岛修筑坚固的堡垒加强对当地资源的管控。年著名的《邦咯条约》就在邦咯岛紫邦阁的后山签订,大英帝国就此取得了干涉马来各邦的权利,霹雳州也成为英殖民的领地。小岛在年初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这个时期也是海外华侨的抗日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期,《陈平回忆录》和《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记载了年,戴维斯率领5位部队先锋从哥伦布乘荷兰潜艇奔赴马来亚敌后设谍报网络,第一个潜入深山的计划失败后,潜艇潜航至邦咯岛,趁着夜色再换乘橡胶艇划向目的地昔加里(Segari)。他们在邦咯岛的小镇秘密布置一个船舶交通站,以接应潜艇上的联军成员。后来谍报被日军破获,盟军成员遭残害,岛民也受牵连。老一辈人还提到,邦咯岛的深山里曾建有一个日军的秘密基地,现已无人知晓具体位置。

游客可从Lumut或Marina码头乘渡轮前往邦咯岛,前者用时30分钟,后者用时15分钟。靠近邦咯码头,便可见码头边的岩石上方立着两行立体大字“邦咯岛免税岛(PulauPangkorPulauBebasCukai)”,游客下船后从海关出口走出,可乘坐粉红出租车前往下榻处,这时候许多人会涌上前,在出口处拦截游客,分发名片,主要是要出租摩托车,也给民宿招揽生意。我问了问价格,平时的日子租摩托车的价格是马币50/天,节日时马币80左右,而租汽车则是马币-/天。一位戴着墨镜的大叔说他们有个组织,码头上有四十多辆摩托车是他们的。在码头等待载送顾客的粉色小巴有序地停好,司机们按照听牌的方式接客,一辆车可以承载11人,到不同的地方价格明码标价,本地人通常会便宜点,司机阿丰告诉我,岛上的粉色小巴大约有辆,分为私人所有和公司两种。他说,在旅游岛上的开小巴的准证很难拿到,多亏了前任霹雳州务大臣这位本岛人,为家乡里的岛民争取了不少福利,他的小巴准证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得以顺利申请。旅游旺季和周末也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接送游客、包车环岛、推荐景点和美食,给游客当司机又当导览。作为典型的民族景观,岛屿是研究地方性生产的先锋(阿帕杜莱《消失的现代性》)。阿丰的角色是旅游体验中交往互动的主要窗口,“本岛人”是一个活动的招牌,能够将自身鲜活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化为文化生产的背景,把“家乡”化作一个有足够张力的空间,描述给好奇的外地游客。旅游业的发展诞生了无数个“阿丰”。

图1粉红小巴

邦咯岛上有九个区,分别是吉灵丸(SungaiPinangKecil)、大丸(SungaiPinangBesar)、邦咯大街(PekanPangkor)、邦咯后(PasirBogak)、小海湾(TelukKecil)、仓廪湾(TelukGedung)、棕榈湾(TelukNipah)、榄仁湾(TelukKetapang)以及里湾(TelukDalam)。华人最早落脚的地方是仓廪湾,后来华人逐渐聚集到吉灵丸、大丸和邦咯大街;小海湾、仓廪湾、里湾的居民都以马来人为主;印度人散居在各个区。游客们喜欢住到邦咯后和棕榈湾。连接几个区的是一条环岛公路,70年代便铺设好。小路只有一来一往两条道,蜿蜒山路和弯道两侧,虫鸣响彻苍郁的丛林间。

“吉灵丸”的地名特别有意思,加上“大丸”听着像日本的地名,后来才知道“吉灵丸”的叫法是源自粤语,“吉灵”指的是“印度”。过去英殖民当局需要大量劳动力,从南印度带来大批印度劳工,来到岛上时他们主要聚集在海岛的东部,这个地方后来逐渐成为华人的聚集区,此地也称为“吉灵丸”。人的聚集使商贸得以流转。吉灵丸有一个码头,码头处汇聚了很多板屋+砖造结构的双层商铺,一楼经商、二楼是住宅,靠海处商铺后面是鱼寮和延伸入海的木板栈道,供停放大型渔船。码头和渡轮是人和物品流动的窗口,吉灵丸码头对岛民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让任何人都不曾想到有一天它会因为免税岛而被迫关闭,理由是岛上目前只能设立一个有海关处的码头。这不但影响了岛民日常“方便又快捷”的出行,也让周围的商铺和民宿瞬间游客量大减,吉灵丸码头关闭的事情为免税岛埋下了首个争议。

邦咯岛70年代左右已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欧美游客尤其喜欢这里强烈充沛的日照、海景和热带森林、低廉的物价和海鲜美食。年1月1日邦咯岛正式成为马来西亚第四个免税岛,吸引不少岛民和外来投资者在岛上开设免税店。来旅游的游客总喜欢带点特产回去,邦咯江鱼仔、海产干货和冰鲜的鱼是游客们很喜欢购买的特产。成为免税岛之后,靠近码头的邦咯大街上不少海产店也重新装修逐渐转型,从传统的店铺改成装有空调和明亮的灯光照明和有规划的人流动线设计,购物环境大大地改善。岛民自己开设的免税店,白天的时候老板夫妇或其儿女多数都会自己顾店,游客轻易就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此外,岛上也有浮罗交怡岛(LangkawiIsland)的财阀所开设的免税店,店里的员工是派驻性质。目前岛内引进的免税品共有5种:巧克力、碗碟、锅、香水、香烟,不过香烟免税政策在年4月1日全面停止,岛民们戏称只是个“巧克力岛”。这种戏谑的称呼,包含着岛民对免税政策的模糊性存在的几个争议。

免税岛是被国家制造的。国家的本意和岛民的现状在目前看来是相悖的,岛民试图引起地区和国家对海岛状况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ms/13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