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爆发的原因巨透社

事件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2.html

为确保英国能源安全,政府一方面进行能源政策调整以确保国内能源使用安全,另一方面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但是两次能源危机使石油靠进口中东的英国备受打击。如何使石油源源不断的供应给英国,确保英国石油的供应安全,让英国在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之中居于优势地位成为英国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

因此,马尔维纳斯群岛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并且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世界石油的供应日益紧张,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马岛的油气的发现对英国来讲无疑如雪中送炭一般。马岛自英国航海家在年发现时起,然后就一直被当做是英国的领土,但是阿根廷却并没有承认这件事。阿根廷也同样把马岛视为自己的领土。于是,英国和阿根廷就在马岛的归属问题上产生了矛盾,最终付诸武力。

一、马岛的能源地缘政治地位

1.马岛的战略地位

在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之前,马尔维纳斯群岛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海上要道之一。它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上的重要航道,海上的交通要道。关于巴拿马运河,英国虽想要与美国争夺运河的开凿权,但是当时英国陷入布尔战争,不能再与美国开战,于是英国最终让步,失去了对运河的开凿、运营和管理权。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各届政府,包括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逐步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让给巴拿马人。

二战后,在世界性的民主主义浪潮的推动下,素有美国"后院"之称的拉美国家开始抵抗美国,巴拿马政府反抗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保护自己的权益,成功付美国撒走了近百个军事基地。为保护拉美国家不受苏联的渗透,尼克松上台后就转变了对拉美国家的政策以拉拢拉美国家,但是并没有放弃巴拿马运河。巴拿马政府也与美国就运河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在进行的多次谈判后,在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在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了巴拿马运河委员会。

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问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双方控制后,巴拿马政府也终于在年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控制权。美国选择放弃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也不是没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保证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由此可见,巴拿马运河自开凿到马岛战争开始之前,一直由美国掌控,英国想要保住在拉美的石油利益,运河自开凿到马岛战争开始之前,一直由美国掌控,英国想要保住在拉美的石油利益,就不得不另觅军事基地。

马岛是英国在南极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南极也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自发现南极洲以来,就是各个国家争相考察的对象。英国是第一个在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二十世纪初,英国就决定把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领海扩大到南极,年宣布南纬50°以南到南极洲的所有陆地,英国都享有主权。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英国已经在南极占据了三大地区---澳大利亚南极地区、福克兰群岛属地和罗斯属地,这些地区占据了南极大陆约三分之二的面积。另外,英国还在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建有南极观测站。马岛是著名的南极三岛之一,位置距南极洲很近,是南极的门户也是英国南极探险和考察的物资中转站。

2.马岛的能源地缘政治地位

在了解此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英国在拉丁美洲的石油利益。石油是拉丁美洲的重要能源,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看中了拉丁美洲的石油资源,并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取得了石油开采权。年,英国在墨西哥建立阿吉拉公司,负责开采墨西哥的石油。年,阿吉拉公司就控制了墨西哥58%的石油产量,年占据拉丁美洲石油最丰富的马拉开波湖及其附近地区。

到一战结束,英国一直掌握着拉丁美洲的石油霸权。一战后,美国逐渐强大,开始与英国争夺石油霸权。这场关于石油的争夺主要是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美国和英国关于石油的争夺异常激烈,但是双方也都保持着克制,以免爆发不必要的战争。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之后,双方还是签订了关于石油资源的协议。这份协议规定美国和英国共同控制坦比哥南北方的石油。但是,在掌握的石油资源方面,英国还是占在上风。英国在拉丁美洲仍然掌握着大量的石油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增加了英国对石油等进口物资的依赖。到年,委内瑞拉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并成为英国战时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决策者明确指出,拉丁美洲是英国可以而且应该扩大其影响力的地区。二战后,英国石油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英国公司在拉美的石油控制量虽不如美国多,但是每年依然从拉丁美洲获得大量的石油利润。

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达55亿吨,年产量2亿多万吨。八十年代石油储量又增加了一倍,多达亿吨,年石油产量2亿多万吨。油气资源给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超额利润,英国的石油公司在拉丁美洲也收获了丰富的利润。

如果马岛得到开发,日产量可达万桶。而这个岛可能成为第二个科威特。因此,马岛之争英国之所以出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保住马岛周围的油气资源,导致阿根廷和英国长期剑拔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马岛海域的油气资源。马岛的能源地缘政治地位特别突出,虽然当时英国已经成为石油出口国,但是作为能源地缘政治核心的石油是让英国满足其"日不落帝国"心理的重要物资,因此英国想要提高国际地位,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油田,更何况是能源地缘政治地位优越的马岛。

二、马岛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马岛战争对英国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石油勘探,还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英国人十分骄傲地称之为"马岛效应"。

1.保守党得以连任

马岛战争对于英国政治最大的影响就是撒切尔夫人获得了连任。英国国民自二战以来长久的不自信和"英国病"并没有得到救治,反而更加不信任撒切尔政府,撒切尔夫人的统治岌岌可危。撒切尔夫人深知,民众如果不感到危机,就唤不起他们的爱国精神,英国就是一片散沙于是撒切尔夫人为了挽回英国大国的地位,保住马岛的油气资源,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毅然选择了战争。

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初期,她和她的支持者在内阁中占少数。年的夏秋季,因为经济衰退的比预期更加严重,春季预算紧张和城市内部的夏季骚乱,撒切尔夫人的地位被削弱了。到年的12月,经济仍然没有明显的好转,民众也逐渐对保守党失去了信任,在民意调查中,群众对保守党的支持率仅为23%,同样的民众对于撒切尔夫人也是十分方不满,对她的支持率仅为25%。就在大家都以为撒切尔夫人连任无望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马岛战争的胜利成功地使得撒切尔夫人和保守党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支持率也持续升高。在马岛之争之前,民众对保守党的支持率并不是很高,仅有31%,战争期间,保守党支持率达到了41.5%,远远高过英国其他党派,战争胜利之后,支持率更是直线升高增至44%。这可能是撒切尔夫人最轻松的一次竞选。撒切尔夫人顺利连任。

2.助力经济发展和石油勘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两场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世界经济危机,英国的经济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中,经济的停滞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铤而走险。制造矛盾、发生战争,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战争同样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英国也增加了国防军费。年至4日,国防预算总计.73亿英镑,其中6.24亿英镑用于支付福克兰群岛的费用。撒切尔夫人在采访中也直言为了应对战争,英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马岛战争的胜利改变了英国的局面,帮助撒切尔政府摆脱了危机,撒切尔夫人抓住时机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从马岛战争不难看出,如果不是发现了马岛海域周围的石油,年英阿马岛战争就可能不会发生。确保能源安全、控制和争夺油气资源不仅是现代战争争夺的主要目标,也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更是世界霸权的重要基石。在替代能源发展起来之前,控制石油资源依然是国家间争夺和较量的主要目的。石油对于国家就像血液对于人类一样不可或缺。可见石油在当代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马岛之争也会继续下去。

三、结语

二战后,英国百废待兴,虽然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随着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国际石油价格下降,基于能效、价格、环保等角度的考量,英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对能源战略进行调整,国内能源从以煤炭为主转为了以石油为主。到六十年代末,石油消费已经超过煤炭成为英国的主要能源,现代工业建立在了石油的基础上,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六七十年代也被誉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然而好景不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的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衰退,撒切尔夫人为了改善英国国内的经济状况,节省政府开支和降级税收负担,首先对能源工业进行改革,将石油工业私有化,并逐渐关停煤矿。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英国经济逐渐衰退,加上美国在中东不断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为了确保作为现代工业基础的石油可以源源不断地支撑经济发展和保障国防建设,英国政府在开发北海油田的基础上,还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多的石油资源,而马岛油气资源的发现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马岛之争对英阿两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英国方面看,战争的胜利为撒切尔赢得了政治声誉,使她连选连任,并为其经济改革提供了保证,英国进入了"铁娘子时代",经济得以恢复,国际地位也有较大提升。而阿根廷的失败,促成了军政府的倒台和经济改革的进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ms/12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