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敬诚殿是避暑山庄正宫区的主殿,也是避暑山庄的政治中心。整座大殿不施彩绘,古朴淡雅,建筑特色十分显著,历史文化蕴涵丰富。
年(康熙四十二年),避暑山庄肇建。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上营行宫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康熙皇帝的目光,遂于年大规模改扩建此处为行宫。后又经过乾隆皇帝数十年苦心经营,遂有“康乾七十二景”之概。
从年(康熙四十七年)起,热河行宫规模大定后,皇帝在热河行官驻跸时间大幅增加。皇帝每年在此处理国政,与在北京无异热河行宫在政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俨然成了北京之外的临时政治中心。
澹泊敬诚殿作为清帝处理朝政的大殿,是清朝政治活动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正宫区的主殿,地位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避暑山庄的正宫区采取简化的宫廷格式,明确地分为前朝后寝两大区域,前朝部分由五进院落组成,澹泊敬诚殿位于第三进,即通过三重宫门(丽正门、外午朝门、内午朝门)后,迎面的第一座大殿。前有三门两庭的铺垫,后有依清旷(四知书屋)和十九间万岁照房做依托,左右侧对称地设置配殿、乐亭,在整个组群建筑的中轴线上,澹泊敬诚殿的重要位置尽显无疑。
在组群建筑中大殿并未严格地居于中心位置,这一点与太和殿倒有些不同,究其原因大概在于避暑山庄作为塞外行官,即使是贵如皇帝办公理政、极具皇家威势的宫殿区,在布局上也会更多地去考虑建筑的实际功能,而在礼制的考量上就会相应弱化一些。
澹泊敬诚殿建于年(康熙五十年),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建筑面积平方米。楠木属于名贵木料,一般都用来制作家具。用它盖房子,也只有皇帝才能做得到。年,康熙为了营建紫禁城的太和殿,派人到四川、云贵、广西等地采办楠木。太和殿告成后,楠木料还有剩余。乾隆初年就将这些剩余的楠木经滦河水路运往承德,光运费就用了白银两,而建造大殿用各类工匠19万人次,总耗银两。
整座大殿建在高约2尺(1营造尺为0.32米)的台基之上,台明为满装石作平台式样。这在古建筑中属于中等次台基,用材比较讲究,为大理石材质。因大理石上自然地分布着紫色、红色、黄色大小不等的斑点,俗称“豆瓣大理石”。台基露明部分因为这些斑点而显出一种贵气,台阶为三出陛式(连三踏跺)台基不甚高,台阶等级一般,与故宫太和殿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相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该殿的建筑功能与太和殿相类,但因其所处的环境与太和殿完全不同,给人造成了视觉和心理上的强烈反差。塞外行宫总体身份的定位,康熙建园“楹宇守朴”基调的确立,使得大殿的台基不甚高,等级较低。
台基之上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廊式的大殿。廊的设立,使得原本严谨端庄的大殿突破了空间的限定,变得通透起来,同时也突破了视野的局限,加深了建筑组群的层次感。整座大殿不施彩绘,古朴淡雅,大殿的隔扇、裙板及室内块天花板均用楠木雕刻出蝙蝠、万字、卷草、桃等吉祥图案,象征着“五福捧寿”、“万福万寿”之意这些雕刻极为精美,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木雕艺术中的精品。
大殿屋顶为卷棚歇山布瓦式,这种样式在园林建筑中较为常见。该屋顶将卷棚顶和歇山顶融合起来,少了歇山建筑的硬朗,多了几分卷棚的柔美,与周围的园林环境非常契合。与其他殿宇的室内装修不同,大殿并没有按常规分出明间、次间、稍间等部分,而是不设隔断,单单在明间的位置进行陈设,其余部分完全空置。
殿内地面为金砖铺墁,是墁地中的最高等级。殿中央设紫檀雕栏须弥座地坪,上设紫檀宝座、足踏。“澹泊敬诚”的匾额悬于宝座后上方,紫檀浮雕耕织图围屏将宝座围护起来。围屏计五扇,屏心共雕有人,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一年四季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劳动场面,表达了帝王重农的思想。在阔大的空间里,代表皇帝权威的宝座于殿中心设置,皇帝坐在宝座上接受百官朝贺,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皇帝的威仪尽显无遗。
同时殿内还陈设有成堂的家具、图书、钟表和古玩、香几、案、薰炉、青花双耳尊、紫檀雕龙立柜等。
根据陈设当记载,北山墙宝格内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汇编》,陈梦雷编辑,它采撷广博,内容包罗万象,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承、前人成果的宝库,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后移人国家图书馆保存。东西山墙上镶嵌乾隆《赋得澹泊敬诚》诗贴落、《皇舆全图》。整座大殿内部陈设丰富、素雅、凝重,显出皇家典雅的气派。
“澹泊”二字源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是先哲们修身养德的不二法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他的后人。康熙皇帝深谙此中之真意,为办公理政的大殿题此一匾,他希望他的后继者们无论是在个人的身心修养上,还是在治国理政上务去骄奢淫逸,以勤敬之心来面对百姓。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对澹泊敬诚殿有过这样的评价:“这里曾经是举办种种豪华的宫廷宴会、举行庄严的接见仪式的地方,是排演一幕幕浓情艳事的舞台!”的确,澹泊敬诚殿是清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接受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一幕幕历史的活剧曾在这里上演。乾隆在这里接见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年(乾隆四十五年)正值乾隆七十大寿,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来承德为乾隆祝寿。为此,乾隆皇帝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用藏语与班禅对话“长途跋涉,必感辛劳”。班禅回答“远叨圣恩,一路平安”。言谈中传递出的是君王对属臣的关爱之情,言谈背后却是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乾隆还在这里接见过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英国使节马戈尔尼及其他外国使臣。
澹泊敬诚殿院内面积为平方米,在这开敞的空间里,除布置东西配殿、左右乐亭之外,则遍植松树。故宫太和殿前宽阔的广场上则不建任何建筑,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太和殿的高峻和雄伟,同时也是为了在此举行大典时能够容纳更多的人。
08:45澹泊敬诚殿作为清帝塞外行官的主殿,在地位上自然低于太和殿,在建筑布局上则会更多地考虑其实际功能,着眼于与整个避暑山庄的园林背景相契合。数十棵古松整齐地布列于庭院中,如士兵般守护者帝王的精神家园,为澹泊敬诚殿更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堪舆学视角下承德避暑山庄的构建承德避暑山庄山地形势有何奥秘汉文帝霸陵为何选址白鹿原?原来大有玄机!明北京城中轴线为什么会偏离子午线?有“天机”,那是必须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