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青春痘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国土面积仅六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万,而俄罗斯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拥有1亿4千万人口。
从这些看,这两个国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交际,但事实上,小国立陶宛却经常毫不留情地批评俄罗斯,立陶宛为什么这么做呢。这一切都是它的历史缘由。
年纳粹德国的坦克洪流在欧洲大陆上驰骋,一个个国家成为纳粹德国的附属,这时德国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交出克莱佩达地区。面对强大的敌人,立陶宛政府在两天后选择屈服,同意割让领土。
在同一年德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开始时没有问题,但随后苏联军队占领维尔纽斯,苏联政府获得了波罗的海领土与政治谈判的主动权。
情况一变,苏德的代表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夫就又订立了关于战争爆发势力范围“秘密协定”。这其中德国放弃了除去立陶宛西南部以外的所有立陶宛领土以换取波兰的卢布林及周边区域,至此立陶宛和它的波罗的海邻居全部被划归为苏联势力范围。
而这时的苏联拿出《苏联-立陶宛互助条约》:准许苏联在立陶宛设立5个军事基地与驻军2万人,逼迫立陶宛政府让苏联驻军。
立陶宛当然不答应,但苏联调集大规模装甲部队到苏联,立陶宛边境,这最终使立陶宛屈服了,苏联大军得以进驻立陶宛。
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年1月,苏联在立陶宛的驻军突然改变驻扎地,占领立陶宛各个战略要地和关键隘口,切断立陶宛国防军所有的陆路联系。
之后的25天,苏联在立陶宛境内大规模逮捕立陶宛精英:知识分子,教师,工程师。他们有的被处决,有的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而彼时立陶宛政府虽然存在,但由于苏联的武力,不敢做声。立陶宛事实上已经被灭亡。
拿下立陶宛的苏联没有停下脚步,其又向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从而将波罗的海三国完全占领。
年6月14日,就在德军进入巴黎的同一天,苏联以“苏联红军有人在立陶宛失踪,立陶宛反苏势力猖獗”为借口,大举越过边境,当天立陶宛宣告灭亡。
随后,立陶宛举行全民公投,宣告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并于8月3日加入苏联。
一万多名反对分子被逮捕后送往古拉格关押,大量私人财产被充公,货币也改为苏联卢布,粮税大幅上升,立陶宛军队则被改编为苏联红军第29步兵军。
在年6月14日至18日(纳粹德国进攻前一周)有约名立陶宛人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史称六月遣送。
但事实上,即使是这么大规模的清洗也无法完全消弭立陶宛国内的反苏势力。年6月22日,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军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让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主义者都看到了复国的机会。
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立陶宛行动前线发动六月起义,一举推翻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推行法西斯主义的立陶宛临时政府。
然而德国岂是好相处的,拿下立陶宛的德国又将枪口调转过来针对立陶宛民族主义者,其首脑斯基尔帕被捕。
这时的立陶宛的民族主义者,也因为无法在到底该优先反对苏联还是优先反对纳粹这一点上取得共识,最终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这其中,主张优先反对德国的立陶宛人参加了苏联红军,展开了对德作战,而主张反对苏联优先的立陶宛民族主义者,做出了与德军合作的选择。
而因为立陶宛长期与波兰有领土纠纷,且立陶宛民族主义者一如其他欧洲民族主义者一样有反犹太人的传统,所以这些立陶宛人在德国占领立期间犯下了屠杀犹太人或波兰人的种族清洗罪行。
年德军撤退后苏军再次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拿下立陶宛的苏联红军开始大规模逮捕战时投靠德国的立陶宛人,一时间秋风萧瑟,大量立陶宛人被逮捕。
之后苏联为了将立陶宛融入其社会,禁止一切立陶宛国家象征,而此时立陶宛剩余的反抗势力则组成游击队继续对抗苏联。
立陶宛游击队一直试图重建独立的立陶宛国,这其中有大量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也积极为抵抗战士提供庇护和援助,到了年,全立陶宛的各个游击组织进一步联合并组建了立陶宛自由战士联盟,并选举出来共同领导人约纳斯·热梅蒂斯,其在立陶宛脱离苏联后,在年被追认为立陶宛总统。
很显然,实力不足的游击队未能成功抵抗苏联的统治,到了年代,立陶宛游击队被镇压。立陶宛苏维埃共和国也一直保留作为苏联一部分的地位,直到苏联解体前夕。
年解体前的苏联风雨飘摇。同年3月11日,瞅准机会的立陶宛最高委员会签署立陶宛复国法案宣布立陶宛恢复独立,成为第一个自苏联宣布独立的共和国。
随后4月22日苏联宣布对立陶宛实行经济封锁停止向立陶宛供应石油等原物料隔年1月苏联试图策划兵变推翻新独立的立陶宛政府,莫斯科当局认为立陶宛经济情况不佳,当地人应会强烈支持政变,便派遣军队进攻维尔纽斯政府大楼,是为立陶宛一月事件。
不过苏联很显然估计错误了情况,多数立陶宛人支持独立的政府,故政变未能成功,而苏联在国际压力下被迫撤军。
年9月6日苏联正式承认其独立,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
而这时距离苏联于12月26日正式宣告解体,还差着三个月。
在经过种种波折独立后的立陶宛自然对前苏联充满敌意,而这份敌意也顺延到了前苏联的继承者的俄罗斯身上,所以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国立陶宛频频对上军事强国俄罗斯的消息。
写在最后:历史从来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事件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这种情况是否说明这世界无对错可言,答案恰恰相反。作为一个中国人,任何有益我国家我民族发展进步的事就是对的,而任何有碍于我国家我民族发展事情就必须予以制止。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