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马里共和国的北方和南方看成景观互异的“两个马里”。马里的北方是浩瀚、炎热、干旱的沙漠“不毛之地”;而南方则居于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两河流域之中,雨水丰沛,土地肥沃,万物滋长。
马里共和国位于西非腹地的中心,也是北部非洲与黑非洲的汇合处。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要冲。它在西非地区是仅次于尼日尔的第二大国,但人口只有万。马里的首都巴马科有尼日尔河横贯全市。十九世纪末,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村镇,及至年铺设铁路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马里是古国。它曾是西非地区先后出现过的加纳、马里、桑海三个帝国的中心地区,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纪。据说“马里”一词意即“国王居住之地”。十三世纪四十年代松迪亚塔·凯塔建立庞大的马里帝国。他在位时注重国家机构的建设,关心冶铁、冶铜及炼金技术,奖励农业,广种棉花,使国家日益繁荣。所以,在今日马里人的心目中,松迪亚塔是马里国家的奠基人。到了十四世纪,马里帝国达于极盛。
年曼萨·康古.穆萨皇帝前往麦加朝圣,康古·穆萨从麦加邀请了一位阿拉伯建筑师,在今日马里的廷巴克图等城镇修建清真寺,传播伊斯兰文化。其后,廷巴克图成为西非伊斯兰文化中心,与开罗、大马士革等名城齐名。
慕名至廷巴克图求学的非洲学者曾用一种叫做阿贾米的文字记载当时的史实。今天这种文字手稿对于非洲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马里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已在廷巴克图建立专门机构,收集和研究“阿贾米”文手稿。
马里古老的文明史由于法国殖民者的入侵而中断了。法国的入侵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到年占领马里全境。殖民者对马里的蹂躏和掠夺激起马里各族人民英勇顽强的反抗。著名的民族英雄艾尔.哈吉·奥马尔和阿赫马杜曾组织颇尔族人抗击法国殖民者长达41年之久。年,马里铁路工人奋起参加法属西非大罢工。至年,马里工人曾数次举行大规模的罢工。马里人民于年9月2日宣告独立,建立马里共和国,莫迪博·凯塔当选为总统。
马里是一个农牧业国家,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牧劳动。独立之初,本着发展民族经济的方针,马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对外资企业和公司实行国有化,退出有法国参加的“西非货币联盟”,发行本国货币,由国家掌握主要经济活动,实行对主要工农业产品统购统销的政策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国营、私营、合营三种企业并存的经济体制等。
说明:本文只为分享知识,部分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未找到出处,如侵权请联系处理,致谢!转载: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