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全球50%份额,立陶宛什么技术这么牛?
立陶宛虽然是个弹丸小国,但最近几年它却喜欢与大国“叫板”。一个人口仅有万的东欧小国,它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从立陶宛垄断全球的超快激光技术说起了。
一、立陶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仅从经济规模来看,立陶宛的确是个“弹丸小国”。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年立陶宛GDP为亿欧元。这个成绩在欧洲国家里并不突出,但真正厉害的是立陶宛的工业总产值。
在立陶宛不足亿欧元的GDP里,不包括房地产的工业总产值就有亿欧元之多,占比高达43.6%,对比我国,根据年公布的数据,工业总产值占比仅有27.4%。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立陶宛的工业产值常年维持在GDP的50%左右,工业领域从业人口也稳定保持在总就业人口的20%。
这一点,与靠农作物、葡萄酒出口为主的南欧国家,有着本质区别。换句话说,立陶宛是小国,但手里是有“真家伙”的。那么,如此高的工业占比,催生出了立陶宛哪些技术强项呢?这就不得不提立陶宛引以为傲的超快激光产业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立陶宛开始致力于激光器研发工作。经过短短十年的行业沉淀,立陶宛就成功培养出三家超快激光器公司:EKSPLA、LIGHTCONVERSION、ALTECHNA,业内人士将其称为立陶宛激光“三剑客”。
EKSPLA,成立于年,是立陶宛最大的激光公司,也是立陶宛得以在皮秒、飞秒激光领域占据龙头的主要功臣。自成立之初,EKSPLA就深耕技术研发。其技术攻关部门,汇聚了大批苏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
截至今天,由EKSPLA独家研发的超快激光器品类,已多达余种。其中的皮秒激光器,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而它的飞秒激光器,更是一度垄断了我国市场。当前国内正在应用中的飞秒激光手术设备,几乎全部来自立陶宛。
LIGHTCONVERSION(来特激光)也是一家专精超快激光技术的公司,由它开发的激光光源参量放大器(OPA)全球市占率也有90%左右。我国各大科研院校的OPA设备,多进口自这家公司。
相比前两家,ALTECHNA成立时间最晚,所从事的领域也更细化一些。该公司成立于年,主要承接激光器核心组件的加工制造业务。比如激光镜片、偏振镜片、非线性晶体、激光附件等。
由以上三家公司构成的立陶宛激光产业,占据全球超快激光领域50%到60%的市场份额。也正因如此,此前有不少人担心,和欧美高度同步的立陶宛,会不会通过“断供”激光设备,来阻击中国的科研步伐呢?
二、和中国激光产业拼,立陶宛有这个实力吗?立陶宛凭一己之力,掌控了我国甚至全球的超快激光产业链,那么,这种局面能被打破么?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激光产业链”,都包括什么。
完整的激光产业链,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1、上游部分:
有激光元器件、激光器制造,该领域的国际巨头是美国IPG公司和恩耐公司;
2、中游部分:
是激光加工设备的制造,在这方面,德国通快、意大利普瑞玛、瑞士百超占主导地位;
3、下游部分:
具体应用层面,主要包括激光加工在重工、半导体、医疗等多领域的应用。
就海外激光行业而言,美国和老牌欧陆强国是主要玩家。那么,立陶宛的份额在哪里?实际上,立陶宛所精通的仅限于超快激光领域,这不过是激光产业下的一个小众分支。这个分支有多小?前面提到的“三剑客”,全年营收加在一起,也不过10亿人民币左右。
在激光领域,大功率脉冲、光纤激光器研发、半导体激光器,才是真正的利润大头。而在这些赛道上,中国企业拥有压倒性优势。
和国际激光行业的跨国分工有所不同,中国激光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全产业链”特点。从核心零部件到设备制造,从激光器到系统集成,均有国产公司专职攻坚。
在激光上游产业,有武汉锐科、深圳创鑫直接对标美国IPG;中游设备制造领域,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多家企业;而在下游应用方面,中国得天独厚的激光市场,也为国产品牌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年,国内规模以上激光设备企业已有超过家。其中近半数聚集于激光器制造和激光加工两大核心领域。大多数头部企业,已经实现了较好的营收成绩。其中,年收入比肩立陶宛全国激光产业营收的企业就有10余家。
因此,乍一看立陶宛的技术很强,但我们不能被唬住。了解了国内外激光产业格局,才能清晰地明白,我们哪里强,哪里落后。而中国在皮秒、飞秒激光领域的暂时落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超快激光这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准入门槛并不高,但其应用市场过于狭小,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国内大多数激光技术公司,均聚焦于大功率激光、半导体激光等主流领域。比如在以光纤激光器为代表的第三代激光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其次,在超快激光这一狭小赛道上,已经聚集了包括立陶宛企业在内的多个老牌选手。中国企业作为后发者,要想有所进步,必须面临“独木桥”式的竞争局面,同时,这种竞争也必然是极为惨烈,且旷日持久的。
三、结语总体而言,中国企业要在超快激光领域超越立陶宛,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但这种困难,和研发顶级光刻机、CPU芯片有着本质区别。芯片受技术以及全球产业链所限,短期内想要突破并不现实。而超快激光,则主要取决于从商业角度考量,是否值得做而已。
目前,有赖于华日激光、安扬激光等国内企业的研发攻关,在飞秒激光器的中子源、保偏光纤等核心器件上,已经实现了95%左右的国产替代率。
总结一下,我们需要承认立陶宛在超快激光领域的领先,毕竟承认不足,我们才能进步。但如果说立陶宛自认这种领先,可以卡住我国激光产业的发展进程,那真是“想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