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Dau片场外墙。
在哈尔科夫,乌克兰东部的第二大城市,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Khrzhanovsky)重建了一座小型的前苏联城市。“列夫·朗道计划”,简称为DAU,原本意图拍摄一部关于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的传记电影。
然而项目随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演变成电影史以来最为庞大且耗人的电影计划。
标志性外墙。
DAU片场坐落于哈尔科夫的郊区。作为乌克兰的工业中心,无论是从建筑还是集体记忆的角度,这座城市某种意义上依旧保持着苏联时代的印记。
而DAU的片场本身则会将人直接带回苏联时代——在平方米的“研究所”内部,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艺术家、服务员、妓女、秘密警察把自我的身份植入进历史。
他们日常穿着苏俄时代的衣服生活,吃着前苏联的食物,用苏联时期的货币交易。DAU全系列主要角色有余名,他们与近两万名被招募的临时演员,以双重身份重塑了年到年之间的苏联生活。在那里,摄影机总是在转动,而演员们永远不会回家。
Dau片场中所使用的货币都是50年代苏联所真实采用的货币,可以拿它去购买食物、生活用品。尽管它们也如同苏联时代一样,是限量的。
抛开电影上映后引发的艺术道德争议,DAU确实真切地还原了苏联时期的生活。从食物、服饰到报纸广播,大量真实的细节还原某种程度上勾起了观众一种对苏联时代的怀旧。尽管没有人愿意真的复兴20世纪的集权主义,但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怀旧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种通俗的语言:一方面人们透过它表达对议会民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的弊病表示不满;另一方面似乎苏联这一概念本身就令人着迷,就像人们有时听到喀秋莎会忍不住流泪。从服饰到物品,DAU精确地还原了苏联时代的生活细节。
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一系列去苏联化的操作,大量苏联时期的印记已经被完全抹去。尽管十分困难,但短暂地重新体验苏联生活依旧是可能的。你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一本旅行手册,它透过DAU的电影设定窥视着苏联生活的一隅,并告诉你如何假装在前苏联旅行,或者至少试着缅怀着它的部分美好与糟糕。年9月,DAU片场所在地哈尔科夫的列宁像被游行示威者拆毁。
在那里居住
在DAU系列中,大量主人公居住在相似的公寓房间里:他们在那里吃饭、睡觉、与人交谈、心碎或是坠入爱河。
在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DAU:娜塔莎》中,在研究所食堂工作的娜塔莎在一场科学家酒会后与法国生物学家卢克互相吸引。当晚,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两人在公寓的卧室演出了一连串真实的性爱场景。
娜塔莎与卢克发生关系的狭小卧室。
公寓房间狭小局促的环境精确地还原了那个时代苏联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理念,与资本主义私密的“一个人的房间”不同,每位苏联公民被期待着在公共场合更多的工作饮食并交流沟通。
因此苏联住房在建造时被要求尽量减少居住空间,因此从斯大林时代到勃列日涅夫时代,高度同质化的宿舍式建筑被大量建造以满足苏联公民的住房需求。
典型的苏联住房建筑。
在年的苏联电影《命运的捉弄》中,家住莫斯科的男主人公宿醉后来到列宁格勒,他告诉出租司机他在莫斯科的住址。而司机将他带到了列宁格勒同名的街道,这一建筑与他的公寓一模一样,而他的钥匙甚至成功打开了对应的房门。
对于一部浪漫喜剧,我们可想而知剧情的发展轨迹。但这样的开场并不只是导演的突发奇想,电影幽默的设定本身就是基于苏联时期住房高度标准化的事实。
电影《命运的捉弄》开场动画中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苏联楼房。
这些高度同质化的住房建筑类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赫鲁晓夫楼。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领导了苏联的大型住房建筑项目。
为了满足每位苏联人的住房需求,规划人员开发出一种标准的建筑类型。(后来被称为赫鲁晓夫楼)这一时期建造的楼房都是五层高(因为任何更高的建筑都需要电梯,而电梯不在预算之内),房间非常狭小,一居室单元为30平方米。厨房同样很小,只有6平方米左右。
上图:一栋典型的赫鲁晓夫楼。
下图:一间典型的赫鲁晓夫楼公寓的内部结构图。
在该计划的高峰期,有万人居住在基本相同的赫鲁晓夫楼中,这大约是当时意大利的全部人口。苏联向其所有公民许诺了一个家,尽管它看起来不那么美好。
如今在俄罗斯,赫鲁晓夫楼的痕迹在逐渐被时代抹去。从年开始,由于住房条件与安全问题,普京政府下令逐渐拆除在俄罗斯剩余的赫鲁晓夫楼。
尽管如此,找到他们并试着短期居住于其中仍是可行的。在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等属于前苏联的领土,你依旧可以轻易的找到一间坐落于赫鲁晓夫楼中的民宿。
在拉脱维亚里加的一间便是位于赫鲁晓夫楼中的公寓,可以看到厨房与客厅是直接连接的。
在那里被监视审讯
在DAU的平行时空里,演员同样严格遵循着前苏联时期的赏罚制度。这样无剧本的苏联生活可能会带来不愉快的体验,比如暴力审讯与心理施压。
在这样的权力体系下,个体的自由通常遭到抹杀。
DAU的平行时空。
在长达六小时的《列夫·朗道:退变》中,一名热衷文艺留着约翰·列侬式刘海的苏联青年学者在审讯中遭到克格勃的威逼利诱,以胁迫他换掉装服并剃光头以效忠苏联和“研究所”。
“在极权政权中,镇压机制触发了背叛机制,”赫尔扎诺夫斯基解释说。“我对此很感兴趣。”
《列夫朗道:退变》剧照。
抛开艺术道德,这种赏罚制度培育了一种强大的窃听文化。
某种意义上,DAU比起电影项目更像是大型社会实验,它将一群人召集起来,通过不断改变权力结构来探究测试每个人内心的阴暗面与不同群体的影响力。
尽管通常情况下,类似的审讯与鞭打不会出现在任何人的假期计划中。
但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郊东北方向的森林中支付15欧元,然后在一个假的古拉格中重新回到苏联岁月。
《列夫朗道:退变》剧照。
《:生存戏剧》是一场在涅里斯河畔真正的苏联掩体中上演的戏剧表演——想象一下由克格勃军官运营的不眠之夜。
尽管多数前苏维埃共和国的人民对苏联时期的记忆早已淡化为红色的雾霭,但在短短三个小时内人们有机会重新经历古拉格中的生活。
参与者将被带入一个地下掩体中,面对着吠叫的警犬,大喊大叫的警卫,讯问和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罚。
审讯室。
这个项目的创造者鲁塔·瓦纳吉特认为通过这样的古拉格戏剧体验(一部分是生活剧院,一部分是历史教室)。患有“苏联怀旧病”的人们可以铭记苏联时期的残酷镇压、监禁与失踪的公民。《:生存戏剧》剧场内部。
在那里伴着歌声入睡
DAU片场布景大约是两个足球场的大小,周围是五层楼高的压迫性建筑。一个类似斗兽竞技场的体育场笼罩在两栋单调的居民楼之上,而从立杆式扬声器中发出的声音在整个城市中泛滥。它存在的唯一目的似乎是使人变得紧张而不适。DAU片场布景。
在DAU影片的外景镜头中,微弱而悠扬的广播音乐时常断断续续地在空气中传来。而GQ记者迈克尔·艾多夫在他年发表的关于DAU片场报道中同样提到了广播音乐。在宴会后,艾多夫声称他被奥尔娅拉入她的卧室,以一种设计的套路对其进行色诱。此时,窗外的广播响起了音乐。“出于种种原因——他妈的,天花板上有个麦克风——我考虑到了。大概一秒钟后,大提琴从外面响起,”艾多夫写到。片场布景。
在前苏联,无线电广播被用以传达正确的政治信息与宣传,因此受到严格的审查,以确保该愿景的完整性。自年起,苏联政府一直通过无线电干扰来防止其公民收听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之音(VOA)以及其他西方政治广播。随着苏联的解体,如今想要听到来自那个时代冰冷而幽暗的无线电声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在俄罗斯中部的沼泽平原,离圣彼得堡市不远处,有一个矩形铁门——它被认为是广播电台“MDZhB”的总部。广播从八十年代冷战尾声一直运行至今,从来没有人或者组织声称它背后的运行者究竟是谁。“MDZhB”像是一个迷。
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它一直在播放沉闷,单调的声音。每隔几秒钟会传出第二个单音,像是幽灵船响起的雾号。每周一到两次,男人或女人会读出一些俄语单词,例如“橡皮艇”或“农业专家”。而你只需将收音机调到kHz的频率,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听。只需将收音机调到kHz的频率,便可以在世界各地收听“MDZhB”。
来自“MDZhB”的声音如此神秘悠远,以至于各种阴谋论从未停歇。有些人说这是苏联与外星人交流的电波信号,有些人则说它是苏联为了应对与美国可能的核战争后启动的自动报复装置。
真相无人知晓,但至少你可以聆听着它,让思绪暂时回到那个凄冷的年代。
回到苏联。
假装真正毫无痕迹地回到苏联,你当然需要做更多事情——比如你需要一张苏联时期的地图。在那张地图上,伏尔加格勒将被称为斯大林格勒,而圣彼得堡则将被称为列宁格勒。
但DAU至少通过对时代的重建,赋予了观众权利去瞥见苏联时代的一隅。在那里,他们坠入爱河,结婚生子,欺骗朋友,被权利争斗抹杀,被时间忘却。电影与历史重叠,令人分不清边界。
DAU片场外景。
撰文心予编辑调反唱唱
排版李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