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269.html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鄂伦春族拥有很多神秘的文化和习俗,其中有一个很少为人所知的习俗与马有关。
鄂伦春人主要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林木茂盛,交通困难,人想要在其中生活,除了要有相当强悍的野外生存能力以外,还要经常远行打猎,驮载生活物资和猎物,只靠人力是不行的。
原始森林的林木之茂盛,是没到过大兴安岭的人无法理解的,普通的马匹在真正的原始森林中穿行,是十分艰难的,更不用说还要涉水、翻山,背上再驮个人,或者几百公斤的生活物资,包括帐篷、衣物等,一不小心要么滑下山坡摔死,要么被树枝划得遍体鳞伤。
对这个民族有所了解的人可能会禁不住脱口而出,“鄂伦春人不是有使鹿部落之称吗?用驯鹿不就行了?”
鄂伦春人的确有驯养驯鹿的习俗,也的确有让驯鹿搭载人或物资、拉爬犁的习惯,直到现在,在西伯利亚的某些少数民族,在靠近北极圈的苔原上,还保留着使用驯鹿拉爬犁,充当交通工具的习俗。
但是,驯鹿的体能明显不如马匹,它的负重能力也无法与马相比,耐力更是远远不如,而且它的领悟力,还有与人之间的默契也比较难培养,所以,出于现实的需求,鄂伦春人培养了属于自己民族的马——鄂伦春马。
鄂伦春马,也叫鄂伦春猎马,要是它站在平地上,你会觉得它又瘦又小,跟我们印象中的高头大马相比,显得有些可怜,可是,它正是穿行于原始森林的绝佳体型,它的负重能力也许比不上草原上的蒙古马,但绝对比驯鹿要强,可是,这不是鄂伦春猎马让人觉得惊奇之处。
大兴安岭山区的冬天可以长达六到七个月,就算春天到来,都极有可能随时来场鹅毛大雪,所以,对于鄂伦春人来说,其他三个季节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为过冬做准备,而马匹在林间负重穿行,需要大量的体力。
夏天的食物自然不必担心,可到了冬天,在雪地里生存,既要有抵御严寒的能力,还要有超过夏天几倍的体力消耗,到野外打猎,又不可能带很多的草料,家里也不可能储存能消耗这么长时间的草料,鄂伦春人又不懂得种地,连人的饮食也是以肉和野果、野菜为主,不可能像汉族人那样,喂马吃黑豆和大麦等精饲料,这该怎么办呢?
鄂伦春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起来这基于一个很朴素的想法,人吃肉能充饥,喝鹿血有劲,那能不能也这么喂马呢?
经过一番试验和培育,鄂伦春马适应了这种饲养方式,尤其是在冬天,在打猎的时候,鄂伦春人会在缺少草料的时候,适当地少量喂马吃一些肉,喝刚打猎物的血,用这种办法养的马,耐力好,力气大,抗寒能力强,负重能力也大大增加,遇到下坡的时候,后腿着地,打着出溜滑就下来了,俨然一副丛林特种兵的架势。
当然,这种喂养方式无疑是很奢侈的,鄂伦春人也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这么做。后来随着生活变好了,尤其是定居、向汉族人学习种地等技能后,马的饲料来源有了稳定的保证,这种方法也就越来越少人使用了,鄂伦春马这种独特的习性也就逐渐无人提及,成为了一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