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8月的薛家洼生态园生机盎然,蓝天碧水的映衬下,自然风光、鸟语花香已足够吸引人气。
薛家洼迎来崭新图景两年有余,告别过去“靠江吃江”“滨江不见江”的粗线条发展,棚户区、渔船、工厂、码头在这里“消退”,“城市客厅”取而代之……如今,这片绿意又沿着G向城市深处蔓延,不仅彰显着滨江所临的安徽马鞍山雨山区平湖街道开展长江大保护取得的成效,也是该市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薛家洼。马鞍山市雨山区供图
薛家洼成为江边“会客厅”
从杨树林到薛家洼,米的巡江路,吕刚每隔几天就要走上一遍。吕刚是平湖城管中队的队员,除了日常的城管工作,他还会不定期到薛家洼来巡江,维护江边秩序。
“主要是看有没有非法捕捞的,或者有没有人钓鱼,如果有的话要立即进行劝离。”吕刚回忆,从年薛家洼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以来,他和同事们就组成了巡江小分队,对薛家洼进行常态管护。“刚开始钓鱼的多,现在经过宣传都知道长江禁渔,钓鱼的现象很少了。”
薛家洼生态环境整治为平湖街道打造江边“会客厅”开了个好头。年4月,平湖街道党工委成立薛家洼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小组,进驻薛家洼,正式打响了薛家洼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面对历史成因复杂、现实急难险重等情况,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小组采取“座谈+现场”模式,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座谈、一起走进现场,商讨面临的难题,梳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逐一进行销号解决。
年7月,薛家洼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进入攻坚阶段。通过工作组“5+2、白+黑”连续作战,无数次上门做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薛家洼地区居民、厂区全部撤离。
多亩的薛家洼修复后,兴建了码头广场和生态堤岸,与采石公园和滨江湿地公园连成一条线,形成一条新的生态景观带,向人们展示着一幅山青、水美、岸绿的美好画卷。
如今,薛家洼生态湿地成为省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红色地标,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承载着市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G道路。马鞍山市雨山区供图
G“蜕变”为“形象走廊”
G,贯穿马鞍山市南北,是前往薛家洼“城市客厅”的必经之路,是宝武马钢与市区互动发展的主要纽带,也是马鞍山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形象走廊”。为了让薛家洼的绿意向城市腹地延伸,改善人居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年该市启动了G沿线地块开发整治工程。
整治工程中有8.3公里在雨山区,其中与宝武马钢、十七冶等央企厂房杂乱交错,较难治理的三台小区、小陶庄等老旧棚户区均位于平湖街道,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不可不谓之艰难。
一边是“脏乱差”问题集中,一边是群众呼声强烈,整治提升迫在眉睫,平湖街道主动作为,以三台小区、小陶庄等棚户区为攻坚点,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沿线房屋征迁、绿化提升、商铺出新等工作。
政府部门行动快、效率高、落实细,换来的是整治工程推进快、解决好、成效显著。如今,道路沿线市容市貌破茧蝶变、焕然一新,“低小散”的棚户区、门面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景观绿地,形成一条房屋立面新、节点景色美、全线绿成荫的城市绣带,这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枢纽正在加速“蜕变”。
棚改征迁实现“安居”“优居”
环境整治惠及“大家”,棚改征迁牵动“小家”。从三台小区棚改征迁到秀山文苑的谢轩桃感触最深。
“过去跟现在完全不能比。”坐在一百多平方米新家的客厅,看着敞亮的房间,64岁的谢轩桃回忆着在三台小区度过的五十多年,老房子最早还是父亲在十七冶的时候分的,那时候一家三口蜗居在40平方米的空间里,房子狭小,结构简单,开门一眼望到底。
“不是没想过搬出来住,可我们家经济条件不行,买不起新房子。”谢轩桃说,过去三台地区灰尘大,环境脏,靠近原红旗水泥厂,开个窗一天下来家里多一层灰。现在棚改征迁搬了家,自己只花了不到11万元就拿到了这套新房,加上装修不到20万元。“居住的环境改善了,小孙子也能常来玩,别提多好了。”
谢轩桃是平湖街道棚改征迁项目户居民的缩影。年起,三台小区、雨山七村、雨山八村、红旗中路、小陶庄、薛家洼焦化厂小食堂、雨山五村除险搬迁、一村5栋除险搬迁、D级危房扫尾,平湖街道9个棚改项目全面铺开,为了让棚改征迁的居民尽快完成签约,公平公正拿到新房,平湖街道在全市率先试水“智慧征收”线上预约方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棚改征迁的签约工作,征收流程依托现代技术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
谢轩桃在新家里。马鞍山市雨山区供图
旧城翻新让幸福“原地升级”
如果说棚改征迁是为不能住的住户送去新家,那么老旧小区改造则是让那些“上了年纪”的小区“原地升级”。
年,平湖街道有两处小区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分别是平塘花园小区和一村花园小区,涉及13栋楼、5.7万平方米、户居民。从规划方案上看,改造内容主要为墙面改造、道路破损翻建修整、增设维修路灯、增设停车位、绿化改造、自行车棚维修、更换落水管、楼前硬化、安装电子监控、公共设施维修等,除了让小区破旧出新,还使其与智慧化小区接轨。
这么多项工程要卡着节点完成,对工程施工有着很高要求。该区住建部门和街道采用施工EPC模式,有效克服了改造工程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彼此脱节的矛盾,有机串联起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各个阶段,对改造工程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实现了全面控制,从而保证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高质和高效。
在正式施工前,充分征求和听取居民意见,填写居民意见征求表,并组织召开业主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业主意见,根据业主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调整改造方案,施工过程中,每个改造小区选定三名义务监督员,参与改造工程的各项内容。
居民的期盼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通过改造,全方位提升小区生活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平湖街道不断更替升级着生活区的功能品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小切口”,平湖街道辖区公共环境焕然一新,融入整张“城市客厅”版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升级。(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