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立陶宛寻找刺激当地经济发展之道

年3月31日,立陶宛企业署(EnterpriseLithuania)开设了六个区域联合办公中心,旨在刺激立陶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立陶宛企业署是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MinistryoftheEconomyandInnovation)下属执行部门,主要负责促进创业及出口。自年以来,立陶宛当地城市一共设有16个此类商业支持中心。首批联合办公中心主要面向年轻创业人才,而最近在疫情期间推出的联合办公中心则迎合了更多传统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国家的建议和指导,寻求疫情下的有利可图的经济。

国家优先事项的一大显著变化是:将重点从仅推广目标出口市场中的企业转向地方经济发展举措,为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创造成熟条件。这回应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即疫情可能使周边地区经济倒退,并促成“双速”经济的出现:一边是以城市中心为基地,吸引大多数资本投资,为创造高附加值就业机会形成群聚效应(criticalmass)的地区,另一边是国家其他地区。

以下是对立陶宛本土经济发展现状的概述。文章考虑到影响不同地方城市出现不平衡发展的驱动因素,并指出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机遇和阻碍。

直至今日,立陶宛的经济政策都未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地区进行过多区分。年,立陶宛加入欧盟,根据标准地域统计单元(Nomenclatureofterritorialunitsforstatistics,简称NUTS)分级制度,立陶宛全国被认定为NUTS一级。直到年,欧盟结构基金(EUStructuralFunds)还将立陶宛全国视作一个地区进行项目投资,没有考虑次区域经济增长水平不同这一前提,因为欧盟结构基金主要针对的NUTS二级区域并不存在。近二十年来,出于以下假设,立陶宛仍保持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应投资经济活动发生地,而非用投资带动经济活动。然而,这种简略的观点没有考虑到由密切交织的地方经济和价值链组成的国家经济大局,由于国家的规模紧凑,地方需要与主要城市群平行发展,并与之相联系。

研究人员分析了周边与中心地区不断加剧的两极化,这一现象导致经济活动集中在首都维尔纽斯、港口城市克莱佩达和考纳斯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三大城市中心吸收了大部分经济潜能和基础设施,维尔纽斯还吸收了政府职能。在立陶宛加入欧盟时,维尔纽斯都市区(市中心通勤距离内的地区)成为立陶宛主要经济中心。过去十年来,维尔纽斯吸引了大约70%的外国直接投资,考纳斯和克莱佩达吸引了20%,其他地区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到总量的10%。

非都市区的边缘化加剧了社会空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基于市中心的可用劳动力和评估下的技术管理任务的融资机会不同。对立陶宛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立陶宛可被分为四种地区类型:1、国家中心;2、地区中心;3、国家中心周边地区;4、周边地区。

国家中心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和维尔纽斯附近地区。三个国家中心都由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连接,使其增长互相依赖,根据时间来看,维尔纽斯比其他两个城市发展更快。地区中心是具有重要工业基础的城市,如希奥利艾、帕内韦日斯和阿利图斯,以及毗邻考纳斯和克莱佩达的地区,此类地区的经济活动集中在两个最发达的工业区。地区中心为附近劳动力和交通走廊的绿地投资提供了方便的基础设施。

最不发达、问题最多的地区涵盖六个次区域,离国家和地区中心更远。尽管部分周边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地理距离上接近经济中心,但许多其他因素令其处于不发达状态。首先,熟练劳动力储备不足,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不发达,为吸引新投资创造了额外障碍。

直到最近,立陶宛政府解决地方城市发展不平等差距的方法出于以下假设:为欧盟在此类地区的结构性投资提供额外激励,选出可以确定的落后地区,并将其作为扶持目标。年,根据社会指标,如依靠社会救济生活的居民人数和失业率,政府将表现不佳的地区定义为“问题地区”。至年,历任政府努力解决整个地区各城市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但未能取得更可持续的影响。

因此,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吸引欧盟对本地的投资,年,政府决定建立两个NUTS二级区域:一个是首都,另一个是全国其他地区(统称“立陶宛中西部”)。明年,欧盟结构基金(EUStructuralFunds)的多年度财政框架(至年,[MultiannualFinancialFramework(-)])大部分将被指定用于首都以外的城市。人们认为这将减轻经济的区域不平衡,但研究表明,双区域结构并没有完全反映立陶宛的实际区域构成,现实情况更加复杂。不适配的风险甚至将进一步破坏区域发展平衡,除非在地方城市一级寻求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得投资具有可持续性。

3月23日,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就如何实现立陶宛区域发展优先事项提出建议,即进行必要的投资以支持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增长,减少主要城市和其他地区之间快速扩大的差距。其目的是确保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保持财政稳定,不危及市政府的偿付能力,同时缩小地区差距,立陶宛的地区差距在欧盟成员国中排名第九。

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立陶宛严重依赖国家和欧盟援助来进行本地及区域投资。尽管年加入欧盟后,立陶宛地方政府资本投入加速增长,在年达到GDP的2.3%,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急剧下降,年仅占GDP的1.2%。在立陶宛,地方政府只占公共投资的33%。与此同时,经合组织中的次国家、地区政府平均占公共投资的46%。经合组织认为,在未来几年,市政财政需求和可用资金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加剧,原因有二:首先,地方投资需求可能增加。区域差异加剧,城市化和老龄化压力日益增长,以及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将推动这一需求增长。其次,市政当局高度依赖欧盟结构基金为其投资提供资金,而欧盟结构资金将大幅减少。

经合组织报告总结称,摆脱现状的唯一可行方法是增加公共投资。在经合国家中,46%的投资项目由政府负责。为了通过一致的投资努力产生积极影响,市政当局发掘投资机会、明智和负责地管理投资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自上而下的金融工程措施也有风险,它刺激供应端,而特定地区的投资产出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因此,另一种观点提出,投资不应流向特定地区,而应跟随劳动力方向。疫情下的最新趋势是各种形式的远程工作(如居家办公、平台工作)的相关性日益增加,导致城市劳动力从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向城市郊区和农村深处迁移。由于高度发达的宽带网络和国家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正在部署的5G处于初始阶段),部分劳动力可能会退居到城市中心外。在为农村地区的流动和自由劳动力提供支持的基础上,支持地方政府能力,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增长创造新机遇。

本届政府宣布,其在任目标之一是利用公共和私人资金,促进创建本地初创企业家生态系统。新任经济和创新部长屡次重申,必须提振各地区的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和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并强化最近开放的联合办公中心网络。立陶宛地方当局协会认识到,这种分布在各地区的联合办公空间可以使各城市对投资更具吸引力,并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创业中心的开放看起来只是很小的一步,但它具有象征意义。周边地区终于迈入更宏大的经济构想中。

(作者:LinasEriksonas;翻译:于溪;校对:戚强飞;签发:陈新)

***中国-中东欧研究院非营利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年4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注册成立,是中国在欧洲首家独立注册的新型智库。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搭建起依托中东欧国家学者的学术研究网络。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jn/9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