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打不了NBA,中国球员为何

“欧洲联赛的水平也比我们高很多,为什么咱们的球员,从来不选择去欧洲打球呢?”

昨天写了《都醒醒吧,张镇麟还打不了NBA...》的推文后,一位大兄弟在留言区问道。

这个问题真的很好,所以不应被笑话,反而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今儿咱来聊聊:

首先,中国球员从来不去欧洲打球,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年,青岛男篮内线尚平,就曾加盟希腊豪门俱乐部帕纳辛纳科斯,成为中国篮球登陆欧洲的第一人。

尚平是一位有着NCAA背景的旅美球员,曾辗转伊利诺伊州中央学院、内布拉斯加大学和恩伯利亚州立大学。

但去到欧洲之后,他并没有打明白:场均上场4.8分钟,得到0.8分和0.2助攻,一年后就返回了中国继续打CBA。

所以,我们应该讨论的是:“为什么没有知名的中国球员,把天赋带到欧洲?”

关于这一点,其实有过多次的“绯闻”,只是没有成行。

早在年,意大利的贝纳队就曾邀请巴特尔去试训,但当时大巴要参加亚锦赛,所以试训取消了。

年,王治郅也一度接近去意大利打球,当时是想带着任务去的:“收集北京奥运会的情报,考察对手”,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去成。

12年夏天,希腊豪门帕纳辛纳科斯就对郭艾伦发出邀请,但因为和CBA赛程冲突,大侄子最终也没去。

阿联离开NBA后,曾有多支欧洲球队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最终,阿联选择重返CBA帮助宏远争冠。

所以,才有了直到现在还没有顶尖的男篮球员,去欧洲打球。

至于原因,帝哥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应该是双向的。

男篮球员去欧洲打球,就像谈恋爱、结婚一样,必须得你情我愿,互相有意才行。

从欧洲俱乐部的角度来看,是否有必要签中国球员?

要有那个钱,还不如去美国找外援。说白了,中国好球员太少了,借用范志毅说的那句话:“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像郭艾伦、易建联等球员,有这个能力,但也不一定能适应欧洲的比赛风格。

尚平曾这样表达过:“我大学打过NCAA,也回来打了几年CBA,但到了希腊才发现,自己不会打球。”

这就是技战术意识上的差异,欧洲球队讲求配合,中国球员在战术意识上,差太多了。

举个例子,要是大侄子去了,如果粘球,欧洲教练肯定不能惯着啊...

同时,还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文化差异。

欧洲顶级的篮球联赛,像西班牙、希腊,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中国球员在交流上,存在大问题。虽然去美国也得学英语,但总比学希腊语、西班牙语容易入门吧?

连交流都有障碍,融入就更困难了...

回到中国球员的出发点:“我为什么要去欧洲打球?”、“我能不能去欧洲打球?”

如果中国有能力的球员,就直接挑战NBA了,他们就没有去欧洲打球的意愿。

核心的点是什么?钱。这虽然看上去很肤浅,但最实际。

欧洲篮球联赛水平高这没错,但收入水平真比不上CBA,像希腊、塞尔维亚、立陶宛这些国家,国力有限...

除了工资水平之外,还有欧洲联赛在国内的影响力真的有限,很少有球迷会三更半夜爬起来看欧洲篮球比赛的吧...

很多时候,整体篮球并不吸粉,因为他们不像NBA有詹姆斯、库里这样的球星。有球星,才有流量保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jn/8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