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妈妈,我害怕rdquo

作者

XXX来源

妙养娃(ID:miaoyangwawa)

一位妈妈初次带女儿去水上乐园玩耍,水下很多小孩子在嬉戏打闹,女儿看的出了神。

妈妈看出女儿很想下去一起玩耍,于是对自己的女儿说:“下水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吧!”

听到妈妈说的话,女儿对妈妈说:“还是不玩了吧妈妈,我害怕!”

妈妈于是问女儿,:“那些孩子玩的多开心呢,很有意思的!”

女儿于是低着头和妈妈说:“我第一次来,我不会玩,玩的不好。”

看到面前有些胆怯又有点不敢尝试新鲜事物的女儿,妈妈说道;“谁都有第一次的经历,你不会玩,妈妈陪着你玩,行不行呢?”

女儿突然抬起头,坚定的看着妈妈:“我觉得我玩不好,我真的不会玩。”

妈妈一直在劝说着女儿,女儿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妈妈听到女儿哭就不耐烦了,“不想玩就不玩了,以后都别玩!”

听到妈妈的严厉呵斥,总有点心疼她的女儿,孩子说不会玩,不敢玩,也让许多家长若有所思。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对事物害怕又胆怯的心理。

孩子表现出这种心理的原因是,源自于自身对这种事物的害怕,这种心理只有从根本消除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害怕心理。

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出现这种心理,父母应该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训斥孩子,说孩子无能、没用。

关于教育的观点,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教育,不能取长补短,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模样;教育,应该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的优点发挥到极点。

教育一直都是父母们的必修课,而家长们无法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样子,但是可以扬长避短,让孩子更加优秀。

因此,孩子拥有恐惧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应该由父母为他们消除这种恐惧心理,而不是一味的呵斥和谴责孩子。

孩子具有胆怯心理,更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引导。

01

孩子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呢?

1、害怕自己想象中的事和物

知乎上曾有一个宝妈分享了她教育孩子的经历,家里刚装修的时候,孩子也刚刚懂事,家里放了一盆仙人掌,是用来给家里净化空气的。

孩子还不认识仙人掌,为了让他不被仙人掌伤到,我跟他说,这是仙人掌,是带刺的怪物,不能靠近它。

孩子听到后,很自觉的就远离仙人掌。

自那以后,我每次见他,都感觉他对仙人掌有种恐惧心理,每天晚上他睡觉都睡不踏实。

有次孩子做了噩梦,我不经意问他,做了什么梦,他告诉我,那个满身带刺的仙人掌想要吃掉他。

这时我才发现,我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告诉孩子仙人掌是怪物,而且为他增加了无形的恐惧。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去做伤害自己的事情,往往在说话的时候都不会太过于在意,而无意间说出的话,都会让孩子不断的想象。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有惧怕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正是来源于父母口中的“危险不能触碰的东西”。

这种恐惧是可以被后期消除的,只要父母多加引导就可以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心理。

2、孩子在生活中不够自信

正如最开始讲的妈妈和女儿在水上乐园的故事,孩子不敢玩耍的间接原因还有对事物的不自信。

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分享,一位妈妈的孩子在幼儿园进行节目表演。

这位孩子很优秀,但是却总是害怕站在众人面前表演。

妈妈知道孩子的不自信,于是告诉老师多鼓励他。可是还是无济于事。

幼儿园演出开始的当天,轮到孩子表演时,孩子怎样都不肯上台表演,最后以中场休息结束。

平时在家以及自己一个人时,他很喜欢去展示自己,但是人多了,他就不敢了。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自信,而不自信带给孩子的影响如果等不到解决,就会伴随孩子一声。

这种不自信源自环境和自身,一是由于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自卑感,二是由于孩子不相信自己,进而导致无法消除的不自信。

孩子所在的家庭其实氛围并不好,妈妈和爸爸总是对他有言语上的打击,虽然孩子足够优秀,但是妈妈还是觉得他能做到最好,于是每次他表现的好,妈妈都不会夸奖他。

很多家庭其实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觉得孩子不能太放纵,就应该经常用言语说他们,这样孩子才能被激励的更加优秀,才能更知道去努力学习。

可是父母们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对孩子起到的是反作用。

很多心理学家都说过这样的话,父母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孩子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不能对孩子经常鼓励,孩子就会对生活以及事物失去原有的热情和信心。

02

面对孩子的“害怕”,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比如孩子害怕仙人掌,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仙人掌是一个植物,就像平时吃的蔬菜一样,并不会变成可怕的东西。

妈妈还应该陪伴孩子,告诉孩子仙人掌很可爱,就像花花草草一样。

这就是用孩子的视角去解决孩子恐惧的源头。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后,就会安心,也会消除自己的恐惧心理。

《烈火浇愁》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管多深的恐惧、多大的心魔,都是一个人的,一旦有其他意识在一起共同面对,人就很容易跳出当局者的视角脱离桎梏。

因此只要父母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这些看似存在的“恐惧”,孩子就会对父母有一定依赖性,这样孩子也会感觉心安,不会再害怕。

2、鼓励孩子,为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技能,而且父母教育以及孩子后天去养成的,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建立自信。

多去夸奖孩子,在家时可以让孩子多去尝试自己做一些事情,做好了,父母可以多夸赞他们,然后给他们一定的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幸福感和自信心。

其次,孩子在家时父母也应该在犯错时及时承认错误,不能一味包庇自己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时,父母给他们的自信都不可少。

只有接纳孩子,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图源网络

-END-

作者:

妙养娃(ID:miaoyangwawa),淡定育儿,育儿育己,养娃,是一场奇妙的旅行。跟着妙养娃,养出妙娃娃。

孩子不想学习,家长应该怎么办?期末考试在即,不论孩子复习得怎么样,这三句话父母必须问!李玫瑾对北大学霸弑母案最新分析:孩子有这种特征,父母一定要留意考了全校第一后,13岁女生投塘自杀:大人们啊,别再犯这种傻王自健自曝抑郁3年真实状态

人间除了生死,最难是承认自己“不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jn/7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