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课堂
远古的呼唤
请在“阅读原文”中填写报名表
在度过了不平凡的庚子年后,我们越发感到中国的元气在日渐恢复。
中国的元气,在哪里?我们想,不外乎在以下三处。一在于连绵不绝的人文传统,二在于纵横天地间的广袤国土中,第三就是全体中国人的最深刻的历史记忆,尤其是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记忆。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时期的学习,能最大程度地塑造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讲到学习的体验,北宋苏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是的,一个人,尤其是少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TA能激荡起一股志气、一种心愿,TA就能所有的体验将深刻升华、内化,扎根在记忆深处,成为TA一生的精神财富。
本次研学,我们将按照“唤醒历史的记忆”为主线,沿着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脉络,行走在北地边塞,穿越草原、湿地、兴安岭,直达中国“北极”漠河;我们会和蒙古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相遇。在路上,我们会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我们会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势;我们会制作美食、游戏、唱歌、姿意舞动;我们会在和煦的清晨中尽情呼吸,我们会在金色夕阳下在黑龙江边徜徉…尤为难得的是,在八天七晚的行走课堂中,通过在地化、场景化的体验,同学们将领略到如下的内容:
是什么思考让北魏孝文帝坚持迁都洛阳,从而为隋唐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的茶叶在六百年前穿越蒙古草原,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
是什么原因让北方草原/森林各民族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天风几许,人间少年气,且看今朝。
上面的这句话,按照古代传统,可以视为“小令”,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提前送给同学们。
一:行前预读材料
1.预读材料-老师部分(任选两本)
《元朝风云》姚大力主编
《北方民族史十论》姚大力著
《民俗丛书.蒙古民间故事》柏烈伟著
《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日)杉山正明著
《国史大纲》第十七、三十、三十五章-钱穆著
2.预读材料-学生部分(任意一本即可,阅读两本最好)
《中国地图集-内蒙古/黑龙江》部分
《上下五千年》中南北朝、元朝部分
正式出发前1周完成预读,并与领队老师会谈10分钟(可以视频沟通),以便判断学生对材料和未来研学的理解。
二:安全说明-参考当地旅行社相关说明
三:项目安全协议签订-参考当地旅行社相关说明
研学任务书
研学任务分为日常任务、分解任务两部分,以分组形式领取任务书,并按时完成任务。
1.一般来说,日常任务涉及到后勤保障、安全保障、衣食住行的卫生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所锻炼,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会分配任务给相关学生
2.分解任务为本次研学的项目主体,涉及到了解草原与边疆历史变迁、集体生活中礼仪、身体锻炼、少年身心拓展项目如徒步等等。
相关流程简述如下:
1.领队老师与随队老师共同制作项目流程/任务书。
2.学生分组,领取任务书,并明确各自任务。
3.在保证睡眠/安全的情况下,清晨或晚餐后,每日进行任务回顾总结。
4.随行记录由老师+当地旅行社人员共同完成,每日在家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