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的东北部,有一个与多国接壤的小国。因为临近北欧,它拥有漫长的冬夜以及夏日的永昼。它就是立陶宛,一个人口稀少,物价低廉的欧洲国家。
我喜欢它的首都维尔纽斯,超脱世俗,孑然一身,像是一座被世界遗忘的小城,苍茫中带点肃穆感。在这里,北欧的寒风和大西洋的暖流开始交汇,宗教和建筑变得多元,历史是如此的倔强又独立,就连城市的空气都散发着微妙的温馨感。
宗教和建筑的多元化
立陶宛先后被波兰、德国及苏联占领。历史的不停混血,铸就了维尔纽斯独有的沧桑感和宗教的多元化。五步巴洛克,十步哥特式,不管你身处老城区的哪一个角落,抬眼望去,都能看到教堂的塔尖。难怪小小的维尔纽斯又被称作“教堂之城”。
穿插曲面与椭圆,自由奔放的巴洛克教堂;绘有圣经玻璃画,高耸削瘦的哥特式教堂;元素抽象,艳丽丰富的新古典主义教堂在这里碰撞又融合。
VilniusCathedralBasilica
坐落在老城中心的维尔纽斯大教堂是第一座哥特木结构教堂,教堂内的圣卡西米尔礼拜堂处处点缀着巴洛克风情,里面有描绘这位圣徒生平的壁画和银棺。
St.AnnesChurch
圣安娜教堂被誉为哥特式建筑的明珠,仅教堂外墙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砖。整个教堂结构复杂,顶端有主塔,又有若干小捧护,如众星捧月,极为壮观。
ChurchofSt.Johns
较远的地方,巴洛克风格的圣约翰教堂,尖顶的十字架在透明的阳光里巍立着,把蓝天撑得高高的。
除去各有风格的教堂,维尔纽斯的机场、市政厅、大学、餐厅都融入了不同的建筑元素。
VilniusInternationalAirport
年开通的维尔纽斯国际机场是波罗的海国家唯一通火车的机场。机场火车站与中央火车站之间单程行驶时间为12分钟,是到达市区最快的方式。
CityHall
Tiffany蓝屋顶的市政厅是融入了抽象元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难以置信的是周围一个安保都没有。当地朋友解释说他们热爱自己的总统??
VilniusUniversity
巴洛克风格的维尔纽斯大学,是立陶宛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早的大学。登上校园内的钟楼就可以一窥整个城市的风景。
Bistro18
融合了巴洛克及北欧风的Bistro餐厅,人均不到百元就足以吃得很饱。据说,以色列总理也曾造访过。牛排和虾肉交融的"surfnturf",足以惊艳整个味蕾。
RadissonBluHotelLietuva
入住的雷迪森酒店,矗立在市中心涅里斯河的岸边,是老城区最高的建筑之一。夜幕降临,在酒店22楼的Skybar小酌一杯,熟睡的老城区在月色与雪色之间成为第三种绝色。
酒店一楼的Riverside餐厅提供精致丰富的自助早餐,是天然的雪景餐厅。
倔强独立的历史
Gediminas’Castle
格季米纳斯城堡是维尔纽斯的象征。2欧元就可坐缆车往返,也可从旁边的小道免费步行上城堡。在塔顶便可俯瞰整个小城。城堡是整个城市的发源地,在战乱时给人们提供庇护,有了这个城堡,人们才慢慢聚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城市。如今的城堡是历史博物馆,不停回放着“波罗的海之路”的黑白历史片。
当地朋友自嘲说他们夹在各个大国之间,无法保护自己,就像一块地毯一样任人践踏,随意进出。
不过生性刚烈的立陶宛人并没有屈服,他们韬光养晦,积攒力量。年,立陶宛团结波罗的海三国,在边界组成了万人的人链,链接了超过公里的长度,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广场开始,沿着高速公路,经过一个个城市,经过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最后到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长的一个无间断人链,这个国际事件叫做波罗的海之路,是为了抗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人们手牵手进行的和平示威。
十几天,两百万人被动员起来,在同一天有序行动,这是难以想象的奇迹。人们拿着花束、蜡烛,走向他们在人链中的站立位置,手拉着手,即使最偏远的地方也仍然保持了人链不断。
年,人口不足百万的立陶宛成为了第一个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推倒了苏联解体的多米诺骨牌。
站在格季米纳斯的塔顶凝望这座倔强的小城,不禁感慨万千。大多数快要消失的国家都像一片残云,任由历史的风儿卷走,消失在地平线上。可是有一些国家,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却像沿着固定轨道运行的星星,即便被迫偏离轨道,内心的力量也能让它们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因为独立对他们来说,重要又宝贵。
TrakaiIslandCastle
遗落在加尔瓦湖心岛的特拉凯城堡,是真正被文明眷顾过的乐土,因为它既含蓄,又饱满。这座面积不大的城堡,千百年来一直含蓄的静默在深邃幽蓝的湖水之上。坚厚的城墙,四周的瞭望台,墙内的护城河,还有小桥通往内城。这个小小的城堡不仅拥有健全的结构,还拥有饱满的历史:早在13世纪,立陶宛就创立了欧洲最大的国家-立陶宛大公国,辉煌一时。而特拉凯城堡就是立陶宛大公的栖身之所。
微妙的温馨感
大街上四处弥漫着圣诞节的浪漫气氛。在这里,没有精密分配的时间,只有松散闲适的生活。
圣诞市集里贩卖的耳钉,晶晶闪闪,奇奇巧巧,在黑夜里还会发光。
立陶宛大部分人信奉天主教,圣诞节前一个月开始禁肉食,每周五不吃红肉或者每天不吃。波罗的海盛产的鲱鱼在此期间比较受欢迎。不过在圣诞节这一天,大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共进圣诞大餐。享受节日的传统料理。
西方人的圣诞节没有东方那么热闹,大家更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在圣诞节前,把精心准备的礼物放在圣诞树下,在圣诞节这一天打开,互相交换。各式各样的礼物寄托了亲朋好友之间美好的关怀。
人们打开礼物的欣喜,感动,相拥。无不表达着对彼此的珍视和喜悦。
表面的冰冷或许是对温暖的隐藏,愿你被这城市温柔以待,即使在冬日的寒风之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