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中国是艘破船,轻易就能击败,这话

从汉朝建立初步的宗藩体系以来,中国一向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哪怕胡族入主中原后,也会很快继承天朝上国的地位,以中国自居。这种局面直到一位英国人马戛尔尼的到来,才开始出现松动。

马戛尔尼是第一个以平等身份觐见中国皇帝的外国使节,此前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虽然拜见过中国皇帝,但都是以藩国身份乞求准许贸易的,让中国皇帝觉得欧洲国家与日本、南洋诸国等等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长相奇怪一点、武器和船更先进一点。

18世纪末,英国打破了荷兰和葡萄牙人的垄断,取得了大部分的对华贸易份额,但英国人不满足于此,希望能与中国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以摆脱粤海关对英国商人的掣肘。

马戛尔尼是一位外交和殖民经验都很丰富的英国贵族,与俄国叶卡捷琳娜大帝签订过重要条约,在印度担任过地方总督,这一次出访中国前,他已经获得了伯爵头衔。

年8月,马戛尔尼使团到达北京,名义上是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实际是想获得进一步的贸易特权。清朝官员按照惯例要求马戛尔尼向乾隆行跪拜大礼,却遭到了拒绝。

乾隆对此十分不满,离开北京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双方经过多次争执才达成妥协,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在承德觐见皇帝。但英国人的贸易要求被乾隆驳回,中英第一次官方接触没有达到英国人预想的效果。

谈判不欢而散,马戛尔尼从北京沿大运河南下,游历两个月,仔细考察了真实的中国社会,带着乾隆给英王的回信,在广州上船启程回英国。

马戛尔尼注意到了中国百姓普遍性的贫困,以及他们与官府之间的对立。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清朝军队是一支落后而又散漫的军队,尤其是海军不堪一击。

马戛尔尼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要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这话难以苟同,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时的清朝并不弱小,英国也远没那么强大,只能说当时的中国在实力上已经远远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英国。

马戛尔尼访华是中英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使英国人开始产生了用武力敲开中国大门的想法。20多年后的另一支阿美士德使团虽然没有见到中国皇帝,却对中国海防情况进行了全面侦察,英国人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了。

很多人认为这次外交失败是清朝自大傲慢、闭关自守的表现,没有抓住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半世纪后的鸦片战争。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乾隆拒绝英国的要求,并非出于一味的傲慢。

乾隆对英国人并不陌生,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对印度的殖民,征服了蒙古人遗留下来的莫卧尔王朝。作为与蒙古人关系深厚的满清王朝,对英国人充满了警惕。不仅如此,英国人还有建立与中国西藏直接贸易通道的想法,英国代表甚至已经接触过班禅活佛。

另外,英国人也是中国贸易对象中最难缠的一个,仗着船坚炮利,曾经用武力威逼过粤海关。以上种种,都让乾隆觉得必须在马夏尔尼面前摆足架子,不能让英国人小觑了天朝上国。

马戛尔尼送来的寿礼当中有最先进的步枪和炮舰模型,与其说是寿礼,不如说含有威胁之意。等他们一走,乾隆马上下令沿海各地加强守备,防止英国人开启战端,可见乾隆是意识到这种威胁的。

马戛尔尼提出的通商要求更是乾隆无法接受的,包括开放更多的口岸、划一个沿海小岛给英国人作为港口和中转仓库,及减免关税等等。英国人明显是想得到另一个澳门,从而引起了乾隆的反感。

不知道乾隆是否了解过英国人的殖民方法,他们每到一地,首先提出的就是这样的贸易特权。等到站稳脚跟后,再以保护贸易的名义派驻军队,最终逼迫当地人接受英国的武力保护,沦为殖民地。

不管怎样,乾隆不能容忍英国人制订贸易规则并不能算错,但如何在天朝上国的惯例和脸面,与英国人的要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恐怕不是乾隆所能做到的。

一个是即将称霸海洋、制订全球贸易规则的上升期强国,一个是底蕴深厚、却暮气沉沉的守旧大国,两者之间的碰撞是必然的。马戛尔尼在其中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访华会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马戛尔尼病逝于年。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的国家了,反观英国却越发衰败,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越走越远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adw.com/lwjj/12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