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科马鞭草
马鞭梢、牙项燕、阿洛俄记、白马鞭、大仙鹤草。
云南全境。通常分布于至米的海拔之间,经常能在路边、草地,荒坡和水沟旁边见到。耐旱,生命力旺盛。
马鞭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能长到30-厘米高。茎杆为四方形,小枝细长,铺散,棱上及节上被硬毛。叶对生,坚纸质,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不规则羽状分裂或具粗齿,通常被灰白色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的叶腋内,纤弱,常不分枝,结果时长达25厘米;花小无柄,花冠蓝紫色。蒴果长圆形,成熟时裂成4个小坚果,截面三角形,腹面被粉末状鳞片。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名医别录》最早记载。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此药。
6-8月花开时采割,除杂,晒干。
苦,凉。归肝、脾二经。
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全草含有马鞭草苷、挥发油、鞣质及5-羟基马鞭草苷,另含苦杏仁酶。根和茎含水苏糖。另发现该植物含强心苷。本品有消炎、止痛、止血、抗菌等作用;所含马鞭草苷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引自。
小量泡茶喝或者煮水喝都行。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国家药食同源目录里有收录。